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天下 > 聚焦 > 正文

习语品读|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2024-05-22 20:30:58?作者:?来源:央视网  责任编辑:洪振威   我来说两句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总书记发表的一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文章,风格鲜明、思想深邃、内涵深刻,用历史映照现实、远观未来,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芒。这些重要讲话和文章中充满魅力的语言,是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总书记执政理念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人格魅力的生动体现。央视网《天天学习》栏目推出“习语品读”系列,以“新闻漫画+文字品读”的形式,带您从不同维度感悟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总书记的语言魅力。

在地球上,人类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各种生物之间以复杂的依存和制约关系,共同维持着生态系统平衡,保障着人类生存发展。

2021年,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主席呼吁国际社会要加强合作,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会上,习主席宣布,我国正式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保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维护地球家园、促进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大国担当,引发国际社会热烈反响。有专家赞赏:“生态文明和生态安全是中国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有专家表示:“国际社会都应切实行动起来,这符合我们所有人的利益。”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之一。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是维护地球生态平衡、保护人类生存环境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基础。

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阐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的道理,强调生态治理必须遵循规律,科学规划,因地制宜,统筹兼顾,打造多元共生的生态系统。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持续推进包括生态环境、野生动植物在内的立法及修订工作,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三大行动计划,动员人人争当绿色使者、生态先锋……一系列综合性举措为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良好的系统性保障。

如今,我国绿水青山随处可见,蓝天白云渐成常态,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向好,生物多样性日益丰富。

2020年到2021年,云南野生亚洲象“短鼻家族”一路北上又南归的温暖故事传遍全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温馨场景引发各国网友点赞关注。

2021年6月7日,航拍显示亚洲象群在云南省昆明市晋宁区夕阳乡山林地里睡觉休息。

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主席欣慰地说:“云南大象的北上及返回之旅,让我们看到了中国保护野生动物的成果。”

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国所做的不止于此。

在持续实施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举措下,目前我国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治理面积累计完成超过1亿亩;红树林面积增长至43.8万亩,成为世界上少数几个红树林面积净增加的国家之一;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和74%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得到了有效保护……

2024年初,我国生态环境部发布《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战略与行动计划(2023—2030年)》,围绕4大优先领域部署了27个优先行动,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进一步增力度、拓广度、延深度。

地球是人类的共同家园,也是人类到目前为止唯一的家园。

2020年9月,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主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峰会上指出,全球物种灭绝速度不断加快,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对人类生存和发展构成重大风险。面对全球环境风险挑战,各国是同舟共济的命运共同体。

从宣布成立昆明生物多样性基金,支持发展中国家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到牵头发起“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实施倡议,再到推动发布与多国的气候变化联合声明,协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等全球性挑战……中国始终积极推动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维护地球家园。

以地球为栖息地,人与自然自成一体、命运与共。正如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主席所说:“在可预见的将来,人类都要生活在地球之上。这是一个不可改变的事实。我们应该共同呵护好地球家园,为了我们自己,也为了子孙后代。”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