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天下 > 聚焦 > 正文

“让乡亲们的日子像猕猴桃一样甜”(报效祖国 建功西部)

2025-03-19 10:37:13?作者:苏 滨?来源:人民日报  责任编辑:洪振威   我来说两句

安文忠在查看猕猴桃生长状况。

受访者供图

“要想果子结得好,修枝管护少不了。考考大家,猕猴桃老弱枝和结果母枝,咋一眼分辨?”

在家乡贵州毕节市赫章县铁匠苗族乡响水社区培训室,贵州省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安文忠向台下提问。乡亲们打开话匣子,讨论起来。

听到有乡亲答得好,安文忠笑了,拿起随身带的茶杯喝口水。“这个杯子不值什么钱,但陪了我很多年,是我做志愿服务的珍贵纪念。”

“发挥所学,帮乡亲们过上好日子”

2015年,大学毕业的安文忠,来到六盘水市钟山区青林苗族彝族乡人民政府农业服务中心工作,成为一名西部计划志愿者。3年工作期满时,当地群众送他茶杯作为纪念。

作为土生土长的山里娃,安文忠早早立志,想为改变乡村面貌做些什么。他在大学学习农业,临近毕业,听闻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便果断报名。“发挥所学,帮乡亲们过上好日子!”同年7月,安文忠奔赴青林乡。

两个月间,安文忠走遍青林乡4个村,并结合气候、土壤等情况,写出了靠种植猕猴桃、发展经果林致富增收的调研报告。

为把前期工作做扎实,安文忠主动联系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等,筛选猕猴桃品种,学习种植技术,用技术为村民蹚出一条致富路。“除了猕猴桃,还同步发展养殖、蔬菜、林下经济等产业,做好特色农产品这篇文章。”安文忠说。

“我给老乡们算了笔账,以理服人”

“种玉米、洋芋都吃不饱,还改种猕猴桃?”当初,听到安文忠的主意,老乡们大多提不起劲。

青林乡灰依村村民王正朝就是这么想的。安文忠回忆:“第一次去王正朝家,还招呼我喝水;第二次,没让进屋;第三次,躲起来不见我。”安文忠很心酸,但也能理解,“我就是个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种了一辈子地,凭啥听我的?”

回到单位,安文忠在网上搜集了很多视频和培训资料,然后组织村民开院坝会。“我给老乡们算了笔账,以理服人。一亩猕猴桃产果650斤,按市场价,一亩每年至少5000元,划算!丰产期还能翻番!”安文忠说。

“别人靠种猕猴桃,住上了新房,开上了轿车。小小果子,这么厉害!”看了视频,王正朝有些动心。作为村民代表之一,他跟着安文忠到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猕猴桃种植基地参观学习,终于下定决心,“半辈子的旧观念,得改一改喽。”

种猕猴桃的那段日子,安文忠每天在田间地头坚守。天气冷,他跟村民在地里生火,累了,就到火堆边休息,饿了就烧洋芋,晚上直接睡在村民家。

经过3年的管护和嫁接,青林乡种植猕猴桃1000多亩,林下套种人参果8000亩,牧草1万多亩,产业基础日渐稳固。

王正朝靠着种猕猴桃过上了好日子:自家猕猴桃扩到40多亩,一年挣了30多万元,还被评为全市“十佳种植能手”,在外打工的两个儿子也回来一起帮忙,日子有滋有味。

“农业是有奔头的,我想当好新农人”

2018年,服务期满的安文忠返回家乡,继续开展志愿培训服务,并为企业提供农业技术支持。他想通过努力,让家乡也结出致富果。截至目前,安文忠在毕节市赫章县和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20个乡镇26个村推广种植猕猴桃200余亩,进入丰产期后每亩产生1万多元的经济效益。

春节过后,安文忠又忙碌起来,一边对接高校,研究猕猴桃新品种嫁接,一边组织村民开展农技培训,提高种植水平。“农业是有奔头的,我想当好新农人。”

通过一次次农技培训,产业吸引力越来越强,许多年轻面孔也接力参与。

因为志愿服务工作表现突出,2022年10月,安文忠担任了贵州省志愿者协会副会长。前些日子,安文忠带着4个年轻人赶往云南省彝良县考察。“彝良跟赫章自然条件相近,我们考察了好几个特色产业,详细了解种植、管护、效益等要素,打算引进发展甘蔗、花椒和天麻。”

返程路上,大家畅想着各自的产业蓝图,安文忠感慨:“我要继续发扬志愿精神,做好服务,让乡亲们的日子像猕猴桃一样甜。”

相关阅读: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