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随笔丨从七个“更”读懂中国经济
2025-06-29 19:34:10?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责任编辑:吴静 我来说两句 |
中国经济已走过2025年的一半路途,全年的“下半场”即将开启。“十四五”收官任务不轻,而谋划“十五五”,恰在其时。 读懂行进中的中国经济,不妨从这七个“更”入手: 在今天的中国,“连接”的故事讲不完。京津冀两市一省,协同发展;长三角三省一市,一体化发展;还有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双城经济圈。这都是“连接”。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相互支撑配合,形成组合拳;调动中央、地方和各方面积极性,形成合力;推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一体改革。这也是“连接”。 “连接”会发展成“链接”。大到长三角4小时产业圈,小到把上下游装进一栋楼,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优质创新要素,正按照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链接”在一起。 “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是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六个必须坚持”之一。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坚持全国一盘棋,皆有“连接”之意。 “更系统”的中国经济,顶得住大风大浪。 构建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目标锁定在“优质均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推动民生建设,强调“公平、均衡、普惠、可及”。统筹好总供给与总需求,是为了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新时代的治水思路,聚焦于“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您看,“均衡”几乎无处不在。 “均衡”要义,体现在对很多重要关系的把握中。统筹好“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形成既“放得活”又“管得住”的经济秩序。保障和改善民生,要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对各类所有制企业,都要充分支持,也都要完善监管。 “更均衡”的中国经济,体现着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大江南北,“人工智能+”方兴未艾。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中国在这一领域要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就必须在基础理论、方法、工具等方面取得突破。信息革命、产业革命、能源革命、生命健康革命交织迸发,多少新知,正扑面而来。 解锁“新知”,还要立足国情。比如,有条件发展大农业的地方,正向着现代化大农业挺进。但国情使然,有太多的地方,农民的地,分散在房前屋后、山坡山脊上。怎么在千差万别的“小农”条件下实现农业现代化,正是中国式现代化出的一道独特命题。没有现成答案,要在实践的最前沿,且试且行。 “更前沿”的中国经济,赶上潮流,也开创着潮流。 中国经济,对“精细”的要求越来越高。经济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要把握宏观,也要关照微观。偌大市场,需求在细分,供给也在细分。亿万经营主体,情况千差万别,唯有贴近,才能了解它们的所思所愿,营造好它们期待的营商环境。亿万百姓生活,有各种急难愁盼,唯有贴近,才能提供精细化的服务,实现暖人心的治理。“涉及老百姓的事情关键在实”,贴近才能精细,细才能实。 “更精细”的中国经济,于细微处见活力、见格局。 进入“十四五”以来,外部环境的严峻性、复杂性、不确定性持续上升。预判“十五五”,世界仍会在新的动荡变革期里前行。来自外部的不确定性越大,中国就越要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以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不确定性”。而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关键选择,就是不断增强自主可控的创造,加快科技自立自强的脚步。 “更可控”的中国经济,更能统筹好发展和安全。 当今世界,危与机,总是同生并存。重要的在于,机遇从来不是自动分享给所有人。“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是中国经济一以贯之的追求。主动,关键在人的“状态”。从各部门各地方到党政干部,从科学家们到企业家们,从劳动者们到改革者们……主动作为、迎难而上,这正是14亿中国人的真实状态。 “更主动”的中国经济,由你我他共同书写。 读懂中国经济,一定要读懂它的坚韧。坚韧是什么?是咬定青山不放松,定下目标,就奔着它去;是遇到阻力和困难时,不惶惑、不退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是既善于在关键时刻完成“短跑”冲刺,也有着“跑马拉松”的绵绵定力,把长期主义融入创新与创造。 今天,那些横空出世的新技术、新产品、新动能,莫不是坚韧前行者的厚积薄发。那些经年累月默默坚守的普通劳动者,是体现中国经济坚韧属性的最小单元。 “更坚韧”的中国经济,正笃定向前。 (文丨总台特约评论员 杨禹) |
相关阅读:
![]() |
![]() |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大 中 小】 |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