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天下 > 聚焦 > 正文
从“有没有”到“好不好”(记者手记)
www.fjsen.com 2025-10-27 15:33:48 吴秋余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现在贷款额度高了、门槛低了,但“跑网点、填表格、等审核”费时费力,希望手续能再简单点;手机银行功能越来越多,但操作界面更复杂、支付验证手续多,老人用着不习惯;普惠保险保障金额高、价格亲民,但一些产品理赔流程复杂、审核周期长……企业和百姓的声音中,既有对普惠金融发展成效的肯定,更有对普惠金融更好发展的新期待。

乡乡有机构、村村有服务、家家有账户,近年来,我国普惠金融发展成就斐然,多层次普惠金融供给格局逐步确立,普惠金融产品服务持续优化。“十四五”时期,普惠小微贷款年均增速超过20%,普惠小微授信户数超6000万户、覆盖约1/3的经营主体。目前,我国县域银行机构覆盖率达100%,乡镇覆盖率约98%,基础金融服务“村村通”基本实现。

普惠金融,“普”是目标,“惠”是关键。当前,普惠金融发展正在从解决“有没有”转向解决“好不好”的阶段,在持续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的同时,更要在“提质”上下功夫,全面提升金融服务的可得性、便利性和满意度,让全社会特别是边远地区、农村地区的居民和低收入人群更好享受到高效、便捷的现代金融服务。

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要“眼睛向下”找答案。普惠金融,服务群体千差万别,不能指望一个模式满足所有需求。基层所需,正是普惠金融发展所向。解决好边远地区、农村地区的金融服务空白,不能简单套用城市和发达地区的发展方式,而要因地制宜出新招、出实招,不断提升普惠金融的下沉深度、覆盖广度、服务力度。特别是量大面广的县域金融机构,要充分利用人缘、地缘优势,着力服务当地小微、“三农”客户,不断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实际成效,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

做好普惠金融大文章,要畅通金融“微循环”。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普惠金融更像是“毛细血管”,很多堵点发生在金融服务的“最后一公里”,要注重以精细化管理、差异化服务着力破解小微企业、就业创业、农村金融等领域的痛点难点,为不同客户群体量身定制最合适的金融服务。数字金融手段是提升普惠金融发展质效的有效途径,但金融机构在发展数字金融的同时,也要持续关注客户群体的接受度和满意度,特别是不能以发展数字金融为名,把必要的物理网点和人工服务一关了之,给部分群众带来不便。

发展普惠金融,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金融领域的具体体现。金融机构要充分践行金融为民理念,顺应广大群众和经营主体对更高质量普惠金融服务的期盼,着力解决金融服务“好不好”的新课题,以优质的普惠金融服务赋能万千经营主体、点亮美好生活。

《 人民日报 》( 2025年10月27日 18 版)

责任编辑:洪振威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