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瓯挑幡

2019-11-12 14:34:49? ? 来源:东南网综合   责任编辑:林雯晶

建瓯挑幡 魏永青摄

建瓯挑幡始于明末,建宁府(今建瓯)大洲造船的工匠应征入伍民族英雄郑成功收复台湾的队伍。在收复台湾后的农历正月二十四,百姓为迎接凯旋的将士,设宴席唱戏,将士们则将带回的军旗捆在长竹竿头,尽情挥舞,对壮烈捐躯的弟兄们寄以深深的怀念。以后每年均以此礼节告慰英烈,逐渐演化成当今建瓯民间特有的挑幡习俗,世代相传。

建瓯挑幡制作工艺上有独特的风格。就形制而言,建瓯挑幡的幡要求选用约十米长的笔直毛竹,削去枝叶,上朱红油漆,画上各种吉祥图案。竿顶扎着彩灯,彩灯之下是一座用竹骨和彩绸制成的六角宝塔,四周缀挂着数只小铜铃,塔底顺杆悬挂锦幡一幅,幡幅上绣有褒颂词句。据鉴定,最长的幡为10.2米,幡重为20.6公斤。

今天的建瓯挑幡在保留传统技法的基础上不断发扬光大,形成了一套异彩纷呈、新颖高难的新套路,如“手舞东风转,肩扛南天松,肘擎中军令,牙咬北海塔,口挑百战旗,鼻托乾坤棒,脚踢西方柱”等。 

具有文化娱乐与强身健体双重功能的建瓯挑幡名扬海内外,中国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将其列入“吉尼斯大全”。2005年,建瓯挑幡入选福建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8年,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