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干部论坛 > 正文
龙岩市新罗区委书记:求先行 当前锋 挑重担
www.fjsen.com?2009-08-24 16:29? ?来源:东南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求先行 当前锋 挑重担

龙岩市新罗区委书记 张天洲

  新罗区地处闽西中心城市,区位优势明显、发展基础较好,我们一定要以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契机,紧紧抓住国务院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的重大历史机遇,围绕“科学发展,四求先行”的实践主题和“海西应先行、闽西当前锋”的实践载体,持续发挥好龙头和领跑作用,在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工业总产值已经破百亿元的基础上,今年要力争再冲刺“4个百亿元”的目标,即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0亿元、亿元以上规模企业总产值突破100亿元、龙州工业园区工业产值实现100亿元、辖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0亿元,为闽西“求先行、当前锋”勇挑重担、多作贡献。

  一、解放思想求先行。新罗区要全力推进闽粤赣边生态型经济强区建设,在海西“两个先行区”建设中“求先行、当前锋、走前头”,就必须继续解放思想,以思想大解放来推动大发展。要紧紧抓住中央出台《关于支持福建省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有利时机,切实打好海西经济区和原中央苏区两张牌,不断强化忧患意识、机遇意识、先行意识、统筹意识、责任意识,不断更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突破发展障碍,增强发展后劲,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产业发展求先行。以壮大优势产业为先导,以培育领军企业为支撑,以打造产业园区为载体,持续推进“一区六基地”(海西重要的机械产业集聚区;工程机械、环保设备、运输机械、硬质合金制造基地,建材及矿产品加工基地,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着力构筑竞争力强的产业体系。一是抓主导产业。主动呼应市“10+3”产业和“六个破百亿”产业,大力发展“125”产业,不断提升我区产业在全市中的份额,力争今年机械、建材、农副产品加工三大主导产业占全市份额的40%、50%、50%。重点推进中国南方最大的生态肉类食品加工基地建设,力争畜禽产业链成为我区首个“破百亿元”产业,实现畜牧大区向生态畜牧强区转变;着力推进现代物流、商贸、房地产、旅游、服务业五大产业,努力打造“海西生态度假休闲最佳旅游目的地”,确保三产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0%以上。与此同时,举全区之力推进龙门物流园区建设,把我区的交通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推进枢纽经济发展;并突出抓好硬质合金、光伏光电和生物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二是抓领军企业。重点培育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亿元企业方阵。今年,我们要力争亿元以上规模企业达到55家,产值突破100亿元,其中产值实现10亿元的企业达2家。三是打造专业园区。着力推进龙门物流园、陶瓷工业园、硬质合金产业园、生物技术产业园、紫金循环经济园、森宝食品工业园建设,力争森宝食品加工园能列入海西示范园区;并积极谋划光伏光电、健身器材、再生金属、竹木、钢铁等专业园区,努力促使工业企业从集中向集聚转变,以产业园区发展壮大龙州工业园区的总量,力争今年新入园项目60家、新投产企业70家,园区工业产值突破100亿元,推动龙州工业园区产业与整体实力的升级。

  三、四个带动求先行。在项目带动方面,通过选商引资和选优选强,着力引进与我区主导产业相配套、与领军企业相衔接、与新兴产业相对接的产业链项目,项目的开发建设保持在全市保持领先水平。今年,龙州工业园区要实现“60个引进项目、70个投产项目、100亿元的产值”的发展目标;与此同时,持续抓好83个投资超亿元项目,以重点项目建设带动投资增长,力争全年新上10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达到100个,确保今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亿元。在品牌带动方面,持续提升产品品牌、服务品牌和工作品牌,重点推进“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区”、“中国铸造之乡”、“全国绿化模范县区”、“国家水利风景区”等区域性品牌的创建工作;加快培育金鑫钨业、丰力粉碎、亿丰机械等产品品牌,进一步提升卫东、中林、万腾等名牌知名度,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力争打造一批国家级企业产品品牌。在创新带动方面,持续推进“6.18”创业园建设,构筑好知识创新、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条件共享、社会创业和科技创新创业融资五大平台,不断提升我区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特别在争创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技术研发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上要继续走在全市的前列;同时,要做强做大龙津担保公司,着力探索成立小额贷款公司、农村商业银行,扶持组建行业性、互助性等各类担保公司,鼓励企业上市,破解企业融资难问题。在服务带动方面,持续优化以服务项目、服务企业、服务基层为重点的服务环境,努力做到服务质量更好一些、服务程序更少一些、服务时限更短一些,以优质的服务聚人心添动力、破难题促发展。

  四、城乡统筹求先行。新罗区地处中心城市,依托城市的带动力既是我们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又是我们统筹发展的独特优势。因此,要把服务城市当作富民强区的有效手段,在主动服务中赢得发展,推动城乡统筹。一是着力推进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合力抓好中心城市“三大板块”及“绿亮美”工程,提高中心城市的聚集和辐射能力。同时,依托中心城市,主动谋划楼宇经济、总部经济、商会经济、社区经济等都市型经济,着力发展以物流产业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积极拓展休闲旅游、医疗保健、文化教育等消费性服务业,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以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带动消费需求的进一步扩大,力争辖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00亿元。二是加快城镇化进程。重点扶持白沙、适中、雁石等中心镇的建设,使之成为城市信息、技术、文明向农村辐射传输的中继站,形成中心城市-中心镇-小城镇-中心村的梯次辐射。与此同时,总结推广“洋畲经验”,围绕生猪、果蔬、竹木、花生、茶叶五大传统特色产业,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竞争力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一村一品”专业示范村;并全面推广工业主导型、集镇商贸型、工贸结合型、生态开发型、新村带动型、人文风情型、村容整治型七种新农村建设模式,推动龙门镇洋畲村、小池镇培斜村、白沙镇南卓村、岩山乡玉宝村成为试点村中的示范村。今年,力争5个以上的乡镇(街道)财政收入超过亿元,50个以上村(居)财收入超过100万元。三是构筑以城带乡的有效通道。一方面,依托龙厦铁路、南三龙铁路、赣龙铁路复线、双永高速公路等区域性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精心组织实施高速公路、铁路出口接线工程等农村交通拓展项目,全力打通农村接受城市辐射的“硬”通道。另一方面,加强和完善基层服务体系建设,总结提升结对帮扶、城乡互动、居村共建、村企联动、“双百一创”等有效做法,构建城市人才、资金、技术、精神文明等要素资源输入农村的“软”通道。

  五、民生保障求先行。在抓好24项为民办实事项目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长效机制,持续抓好农村“名师名医”津贴、新农合大病统筹等特色民生工作,积极探索解决环保、就业、低保、失地农民保障等热点难点问题的新举措,实现民生保障的拓展、扩面与提升。一是突出基层基础。重点推进农村的水、电、路等基础工程的完善,着力发展科教文卫等社会事业,解决“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基本问题,提升民生保障覆盖面,打响“民生新罗”品牌。着力在加强就业服务和管理上先行,健全城市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失地农民的扶助、帮扶体系,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着力在民生项目建设上先行,重点抓好龙岩福利中心、人民医院病房综合大楼、疾病控制中心、莲东中小学、职业教育中心等民生项目建设;着力在拓展两岸职业教育合作上先行,争取侨中列入两岸职业教育合作试点;着力在困难台胞台属的救助工作上先行,探索建立困难台胞台属救助中心。二是突出环境保护。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理念,进一步落实生态型经济强区建设纲要和环境保护“一票否决”制度,重点推进省级紫金恒发循环经济试点园区和卓越、龙麟、春驰新丰等4家省级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建设;重点抓好建材、化工、矿冶、电力等重点行业和耗能大户的节能减排,力争到2010年完成节能量9.3万吨标准煤,二氧化硫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13%;加强生猪养殖业污染、农村垃圾污染治理为重点的九龙江、汀江流域水污染治理,推广生猪养殖业生态技术,大力推进立体生态养殖,建设海西生态养殖示范区,以环境的优先,促进经济发展。三是突出平安建设。扎实推进“平安新罗”建设,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完善应急管理体制机制,提高政府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坚持安全发展,突出抓好矿山、道路交通等16项安全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加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力度,畅通民意诉求渠道,提升信访工作水平,为建国60周年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责编:陈瑜辉)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