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文史纵览 > 正文
董志凯:中国老一代革命家工业化战略研究
www.fjsen.com?2009-11-27 16:34? ?来源:人民网    我来说两句

(四)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

中国的具体条件决定了只能走社会主义工业化道路。刘少奇在1950年写的《国家的工业化和人民生活水平地提高》一文中指出,在世界历史上只有两条国家工业化的道路:一条是资本主义国家工业化的道路。在工业化过程中,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并没有相应的提高,这些国家到最后不能不变成为帝国主义,去侵略其他民族和国家,取得原料和市场来维持自己已经发展起来的工业。这条道路我们是不能采取的,并且必须避免的。另一条是社会主义的或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工业化道路。采用这条工业化的道路,在工业化过程中,要逐步地提高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避免失业、饥饿和破产的痛苦,也不需要去侵略其他民族和国家,更不需要进行战争。后者是我们应该采取的并且必须采取的道路。除以上两条道路外,世上没有第三条道路 。

1953年10月,在《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中,毛泽东指出:“资本主义道路,也可增产,但时间要长,而且是痛苦的道路。我们不搞资本主义,这是定了的,如果又不搞社会主义,那就要两头落空。” 1953年,在酝酿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的过程中,关于工业化问题,毛泽东先是提出实现“国家工业化”,后将其明确改为“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毛泽东代表党中央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陈云在1954年6月向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作《关于五年计划的主要内容和意见的报告》时提出:“一五”计划的目标是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国防现代化、农业合作化以及对于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初步基础 。

二、工业化战略在实践中发展

1953年始,中国开始了大规模的工业化建设,面临诸多新出现的问题,工业化战略在实践中发展得丰富、具体了。

(一)通过社会主义改造集中财力、物力、人力搞工业化

中国在制定“一五”计划中,进一步明确优先发展重工业。受国际环境制约,建设重工业所需的大量资金主要来自内部积累,为了集中物力、财力、人力实施这一方针,并借鉴苏联经验,1953年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确立了“一化三改”方针。这一方针包含两个层面:


责任编辑:赵舒文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