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热点关注 > 正文
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的争议焦点与反思
www.fjsen.com?2010-03-24 20:12? ?来源:红旗文稿    我来说两句

四、哥本哈根会议的几点反思

第一,会议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积极地看,应该有成功的因素,因为规模之大、规格之高,都是空前的。有一些半成品,哥本哈根协议也是半成品,经过谈判,有个比较好的基础和起点。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的评价是这样,中国政府的评价也是这样,有成功的因素。但是比较客观地看,成果确实不尽理想。一是双轨、单轨变得模糊了,说不清楚了;二是没有形成共识的有法律约束意义的会议文件,发达国家实际承诺远低于预期,对发展中国家的要求高出巴厘路线图,发展中国家属于失分,发达国家属于得分。

第二,中国的“率先垂范”发达国家领情了吗? 我国决定,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超出了巴厘路线图要求。我们希望能够通过公布减排目标争取主动。我们做这么大努力,客观地讲我们是有困难的,一点水分都没有,而且是高限的。但是中国“率先垂范”,反而将发达国家的要价和预期调高了,他们不仅不跟进减排,而且指责中国目标偏低,只是基准线,没有额外努力。

第三,气候问题谈判是否形成了“两国集团(G2)”?中国反对“中美共治”、“两国集团”,策略是巩固南方阵营,强化G77+中国。美国的策略也非常明确,“抓大放小”:2001年美国推出京都议定书,搞亚太清洁发展伙伴关系,抓中、美、日、印、澳和韩6个大国;后来进一步扩大搞20国集团,然后不断地强化G8+5;2006年开始明确提出G2。最后的结果将会是什么呢?会后,美国国务院官员又建议,由世界温室气体排放大国来控制气候谈判过程,所谓排放大国即美国加“基础4国”,如果这样,会形成新的“G2”,不仅欧盟会感到被“边缘化”了,发展中国家阵营也会出现进一步分化。

第四,哥本哈根会议中,发展中国家是否遭遇了程序陷阱?按照公约的规则,民主、公开、透明,缔约方主权平等、广泛参与、协商一致。这是公约的规则。但是美国倡导大国机制,一些发达国家也要求修改谈判规则,搞多数原则。谈判本来是技术层面的问题,国家领导人亲赴一线,谈具体案文,直接上升到最高政治层面。哥本哈根会议一开始部长就去了,政府首脑直接参与小范围技术层面磋商,这也是我们始料不及的,应该是蓄意安排的。

第五,哥本哈根会议得到了什么成果?完成双轨谈判是会议的重要目标,但会议后,双轨已变得模糊。现在还在说双轨,是因为两个工作组主席案文还在。但双轨谈判究竟是存,还是废,似乎并不明确。关于长远目标,会议只确定了2度上限的目标,没有确定“50-50”减排目标。关于中期目标,发达国家所承诺的减排目标过低,而且经过了打折、掺水,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中国则自主订立较高目标,而且付诸行动,是实打实的目标。在资金上,不仅发达国家提供的数量偏低,而且由发达国家政府出资这一条没有明确。

五、气候谈判的未来走向与选择

未来气候谈判,双轨还是并轨,趋势并不明确。一种可能是沿着事实上的单轨前行。关于长远目标,发达国家会增加一些附加条款,强行使发展中国家接受减排指标。我们需要有思想准备。关于中期目标,发达国家认领的目标是否够,是否有约束力?发展中国家显然要对发达国家的目标提出高要求。

关于资金,发达国家要求发展中新兴经济体出资,分化发展中国家,拉拢小岛国和最不发达国家,强化市场途径。对于“三可”,发达国家在未来谈判中,必将明确技术细节,强化对发展中国家自主行动的“三可”,将对发展中国家造成很大压力。在程序上,美国的大国路线能走多远?如果中国明确反对,美国就走不了多远。

中国如何选择?在战略格局与程序上,需要强化G77+中国这一南方阵营,把“基础四国”融于发展中国家阵营;避免G2格局。在谈判程序上,遵循并强化透明、民主、参与、协商一致原则,需要明确反对“小集团”。我们不可放弃资金技术要求。中国要还是不要资金技术,是发展中国家内部事务,但公约议定书的原则不可以破。关于长远和中期减排目标,我们需要以攻为守,宣传中国的努力与绩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