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文史纵览 > 正文
文化惠民,春风化雨润民生
www.fjsen.com?2011-10-11 16:48? 董 晨?来源:《新华日报》    我来说两句

从“送”到“育”,收获精彩文化互动

从2006年起,我省每年都要拨出数千万专款,在经济薄弱地区的1万多个行政村开展“三送工程”,让各地百姓就近共享文化大餐。

在南京,市民不用出远门、不用花钱,每年都能看到100多场公益演出。省演艺集团去年在县及县以下基层农村演出达2822场,占演出总场次53%,农村观众总人次超过140万,把“文艺惠民,文艺为民”的理念落到实处。

送戏下乡,地方剧团也勇挑重担。丹阳市戏剧总团体制改革后,每年送戏下乡过百场,吃在村头、住在农家,被当地农民赞为丹阳的“同一首歌”。徐州马庄农民乐团,“忙时种地,闲时演出”,不仅在农村演出,还经常送戏进城。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化厅厅长章剑华表示,送文化下基层,满足的是群众急需的要求。而要想培育出更多基层文化队伍,让群众常年享有丰富的文化服务,更需要“种文化”、“育文化”,搭建平台,让群众的文化创造激情和活力充分释放。

央视的《梦想剧场》,是一档让老百姓实现舞台梦想的节目,在我省,类似的“梦想舞台”有很多。

泰州搭建了“百姓大舞台”,被老百姓誉为“没有围墙的剧场”。在常州,5台广场文艺演出每晚7点同时开演,市民自发成立了1000多个演出团队,老百姓成了舞台上的草根明星。

从“送文化”到“育文化”,我省的文化惠民已从单向的“送”发展为更加精彩的文化互动。群众不仅是文化的受惠者,更是文化的创造者,文化惠民由此真正汇入了文化民生的时代交响。

免费开放,零门槛提升百姓幸福指数

刚刚过去的国庆长假,南京市民过得“很文化”。

在南京市博物馆,汇集近3000件馆藏文物、以《龙蟠虎踞——南京城市史》为代表的六大文物精品展,仿佛一幅反映南京古都文脉的历史长卷;在省美术馆新馆,毕加索与齐白石、傅抱石“邂逅”,让观众感受到中西方美术的激情碰撞……长假期间,南京几大免费开放的重要文化场馆迎来观众超过10万人次。

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根本目的是向公众提供丰富优质的文化服务。从2008年起,我省174家重点博物馆、纪念馆率先实行免费开放,当年参观人数就达5100万,是免费开放前的4倍。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新馆开放以来,接待观众超过1500多万人次,超过了以往20多年的总和。“零门槛”享受文化生活,成了江苏百姓的幸福指标。

在免费开放公共文化设施的同时,我省不断加大经费投入,创新公共文化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要求各免费开放单位在“国标”基础上增设服务项目、改进服务手段、提升服务接待能力,实现服务效能的最大化。

在三大省属文化场馆率先免费开放的基础上,我省目前已有300多个公共文化设施向公众免费开放,并争取于年底前在全国率先实现“四馆一所”全免费。“零门槛”,不仅激发了人们享受文化的热情,更给百姓的文化权益充实了新内涵。

本报记者 董 晨

责任编辑:王秀钦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