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理论频道> 群言荟萃 > 正文

朝令夕改晕了百姓伤了公信

www.fjsen.com?2011-10-17 17:37? 蔡正奋?来源:《重庆日报》 我来说两句

蔡正奋

11日上午,广东佛山住建局在网站发布公告称,10月12日起放宽限购条件,允许佛山市户籍居民家庭增购一套7500元/平方米以下的住房。当天23时24分,该局又在网站上通告称,为“综合评估政策影响”,暂缓执行该政策。(10月12日《京华时报》)

此举可谓典型的朝令夕改。当然,这绝不是个案,不信请看——

8月23日,南京市房地产证婚前加名,必须缴纳契税,28日,“暂不征收”,29日,征了不退。

7月下旬,广东江门市政府发布了“犬类禁养令”,然而,只实施了9天,江门市政府就宣布“禁犬令”废止。

......

这种朝令夕改的摇摆政策,一会儿言之凿凿,煞有介事;一会儿又说不算数,真是逗你玩。

朝令夕改带来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它会让老百姓不知所措,让政府的公信力大打折扣。对政府出台的东西,信,还是不信?信吧,有的政策真的有点像孩子过家家;不信,又是政府部门推出的。此类政令,最大的特点是太随意。一个太随意的政令,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是不太靠谱的。

从古到今,执政者都把树立法令权威,把获得百姓的信任,当做执政立业的大事。先秦时期的商鞅,曾经导演过“城门立木,千金乃移”的故事。唐初的李世民曾经说,“法令不可数变,数变则烦”。是啊,变来变去的法令,就会把老百姓搞晕搞糊涂。于是,就干脆不管不信了。

最近几年来,各地群体事件频发,与之相伴的是谣言四起,真假莫辨,虽然政府部门也想方设法努力辟谣,但是一些群众宁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事实上,这与政府公信力减弱、公信度降低有很大的关系,因为,有的地方,政府部门的法令总是在变来变去,谁知道你这次说的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

笔者认为,朝令夕改,基本都是“拍脑袋”的结果。看看这些政令之所以“短命”,就是没有经过广泛搜集信息,充分吸取民意,在没有反复调研论证的情况下,就匆忙出台。一出台,要么发现漏洞百出,要么是华而不实,要么是水土不服,于是,又匆忙宣布作废。

朝令夕改,说到底,是一种行政乱作为,瞎折腾。因此,笔者认为,政府相关部门要进一步抓好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尤其是在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的事情上,多听民意民声,多些调查研究,多些实事求是,多些反复论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或者杜绝“短命”政令的一再“出台”。

  • 责任编辑:王秀钦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