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清华特招生就是素质教育的典范
www.fjnet.cn?2009-04-22 11:08? ?来源:羊城晚报    我来说两句

  去年,少女作家蒋方舟因为获得了清华大学60分的特殊自主招生政策优惠,引起了社会关注。昨天,在清华的校园开放日上,清华大学招办主任孟芊表示,今年学校又给了4名考生这样的特别优惠,但其中没有北京考生。

  必须说,这4位幸运者和去年蒋方舟在幸运的成色和内涵上有着本质的不同。蒋方舟是以文学特长而被特招,而这4位幸运者,则是全面发展。来自成都的张莹嫇和杭州的张祎喆不仅笔试成绩名列前茅,而且视野开阔,综合知识的涵养和对社会问题的认知都有独特之处。虽然这4名幸运者都属文科生,但在严苛的综合考试中,都体现出了文理兼通的良好素养。

  也就是说,这4位幸运者即使没有特招加分的优惠,考上清华也是十拿九稳。清华给予这些学生60分的优惠,荣誉意义大于实质意义。来自清华园的这种奖掖,实质上是对素质教育的肯定。因此,清华特招优惠具有催化素质教育的意味。

  素质教育,其实很尴尬。从小学到大学,按照分数排队成为中国教育的流弊。认真审视,这一流弊的关键症结就在于高中和大学的选拔机制出了问题,学校以高分论英雄,老师、学生和家长当然会被应试教育所驱使。因此在大学阶段改变录取模式,才是摒弃应试教育,扶正素质教育的灵药。

  近年来从清华、北大、复旦等重点名校启动的自主招生,已经开始悄然融化应试教育的坚冰。而这次清华的特招优惠,较之以往和他校的自主招生更具标杆效应。4名学生没有一个是北京人,也都不是优惠偏科的特长生,而是锁定全面发展的考生,纠正了社会上对素质教育就是不讲成绩只讲特长的错误认识。

  如果说高考状元是应试教育的缩影,这4名考生就是素质教育的典范。重点名校的招生思路从高考状元到特招生的转变,当然会形成持久缓释的倒逼效应,从高中到初中再到小、幼,产生逆向传导。这种传导具有现实主义的功利性,但又是良性的功利,促使各阶段的学生从小从书山题海的痛苦不堪中走出来,自觉纳入到快乐学习、提高能力的素质教育轨道上来。简言之,如果高招录取体制恪重素质教育,就会形成涟漪效应,动摇应试教育的根基。

  4名考生被清华特招,也是海外高校参与竞争的结果。在港澳高校录取内地考生之前,清华北大享有在国内“掐尖”全国高考状元的特权。如此特权,只会加重应试教育的惯性和惰性,不会激活名校的危机意识。港澳名校乃至欧美名校的“抢食”,并不笃重考试成绩而恪重面试能力的招生方式,对国内名校是刺激也是棒喝。自主招生,既是国家高招政策的升级转型,也是国内名校应对竞争的生存手段。不过,这也给了中国践行素质教育提供了良好契机。

  当然,素质教育是个系统工程。要使素质教育从娃娃做起,实现整个教育体制的全面覆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有了那特招的4个素质教育的典型,有了海外高校以素质为本的录取选拔,相信未来的高招录取将会彻底颠覆应试教育的模式。(张敬伟)

(责编:刘宝琴)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