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西岸文集> 张军兴 > 正文
中国学生撒尿能否自自己决定?
www.fjnet.cn?2009-05-06 08:33? ?来源:东南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网上一则热帖披露河南三门峡一中厕所挂“尽快调整生理节律,彻底杜绝上课入厕”横幅。该校一位知情人表示,挂此横幅是该校推行“高效课堂”教学法的一部分,是从山东某校学到的经验。(重庆时报 5月3日)

  学校异地取经,推行所谓“高校课堂”,突出的挂出横幅杜绝上课如厕,可见学校下了不少力。不准学生上厕所已经不局限于在课堂上说教,挂出横幅以示警示,看来学校对此十分重视。

  学生是来接受教育的,学习的是科学文化知识及良好的道德品质,学校如何能限制其如厕的权利?自制能力较强的成人们也有跑肚拉稀的时候,难道学生就是不可以。对此,学校称学生如厕多是去闲逛,但如何区分真的“三急”和闲逛?

  长久以来,这种压制型教育的模式已经形成,教育主体制定规则缺乏与客体的协商,缺乏与学生沟通,使学生从根本上缺乏自主与批判、怀疑与思考、沟通与尊重,不过成为压抑的“服从机器”,自主性丧失殆尽,而“以学生为本”等口号也多停留在对外界的“作秀”上。

  中国学生为何“后天缺钙”?教育部们应当“自我批评”,宽松自由才是教育,枷锁教育终将失败。以上课不让如厕为例,学校与广大的学生群体缺乏最基础的协商,基本上就是“老子教儿子”,老子叫你憋着,你就不能去,老子叫你天天憋着,你就能“调节生理节律”,只因为学校是“老子”,这就是规矩。

  撒尿还要学校拉横幅规定,是不是“大材小用”,学生跑步、做操、起床、学习,这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一部分,各地学校因地制宜,因人制宜,这样才有利于教育的多样性、多元化,但连如厕都纳入管理范围,中学是不是管的宽了点?

  相信学校初衷是好的,严格管理秩序,学习其他学校的成功经验。但是,学校在组织策划的过程中应该充分的尊重学生的意见,以沟通替代说教,即使决定的事情百分百对学生有利,也要听取学生的意见,这要成为基本的程序,这有这样,才能树立学校对学生负责,形成听取学生声音的习惯。

  对于当前的中国,构建一个关于教育行为的底线,兴许比空谈教育理念更加重要,而这层底线的构建多依靠教育主体去表率,去懂得协商、互通、尊重,去做个和蔼的“对话老人”,而不是个手拿指挥棒呼喊的家长。对于教育,更需要协商、民主与自由,由此观之,上课能不能如厕,是不是该听听学生的意见?(张军兴)

(责编:刘宝琴)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