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一周热评 > 正文
重塑文艺批评公信力
www.fjnet.cn?2009-05-14 09:12? ?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在一个信息爆炸、传播多元,在一个创作门槛降低、文化日趋大众化的新时代,无论是社会主导价值的倡导、还是文化多样的肯定,无论是优秀文化的传布、还是低劣文化的狙击,无论是创作成败得失的鉴别、还是大众鉴赏的审美推荐,文艺批评永远都是政府与公众、创作与鉴赏、艺术家与受众之间的桥梁与纽带。越是文化现状复杂,越是选择难度加大,文艺批评越是不可或缺。

  然而,当下文艺批评式微的现状与现实需求却大相径庭。批评家不关心创作现状和大众需要,不深入阅读作品、辨析思潮,漫无边际地自说自话,形不成引起社会普遍关注的理论话题;吃人请、受人托,帮人说好话,或者是充斥个人义愤的酷评文章满天飞;禁不住名与利的诱惑,纷纷转行、成群逃遁,造成批评队伍的青黄不接;受批评受众局限特别是报刊面向市场艰难生存的影响,经常发表批评文章的报纸逐渐减少,批评在许多报纸上已经被时尚的流行文化、各类明星的奇闻轶事和商业化的炒作所替代,文艺评论已经被简约成“娱乐”的代名词。这在无形中都严重伤害着批评的声誉和公信力,使“缺席”成为公众对批评现状的最集中诟病。

  摆脱文艺批评的尴尬现状,重塑批评公信力,既希望有关主管部门高度关注和重视文艺批评,在政策、资金及社会评价导向上给予足够支持,以改变目前不利于理论生长的文化生态环境,更重要的还是批评队伍自身的努力。

  重塑批评公信力,首先需要批评界增强理论素养和学术判断力。评论工作者的基础理论素养以及相关学科的理论养成是从业的前提条件,理论根基的强弱决定着批评的眼光和水准。面对全球一体的历史背景,中国当下的文艺学特别需要加强本国经验与世界经验的交融与对接,既不作传统文论一成不变的固守者,也不作国外流行批评话语的传真机,戮力建构属于自己的学业标准和批评范式。尤其要加强对高新科技条件下文化现状的研究与把握,确保在五彩纷呈、盘根错节的文化现象中不迷失自我,清醒面对,冷静分析,因时制宜地做出切合实际的科学判断,以推动文艺创作与理论建设的健康发展。

  重塑批评公信力,要立足实际,回归文本。文艺批评必须面向创作实践、面向公众需求,触及并回答当下文艺创作面临的焦点问题,肩负起评点作品、引领鉴赏、梳理现象、引导创作的社会作用。批评如果不建筑在认真地观摩和阅读之上,只能是凌空蹈虚,飘浮无根。而观摩与阅读需要下真功夫、笨功夫,需要脚踏实地的辛勤劳作,靠浮光掠影的浏览或者主观臆想式的猜测,不可能做出有穿透力说服力的现象分析,更不要说深度的现象概括和科学的理论归纳了。钻研文本,深入思考,有感而发,才是批评之正途。

  重塑批评公信力,要重建学术理性。无论是臧否人物、评介创作,还是辨析思潮,都不宜人云亦云、信口雌黄,都需要客观冷静的理性分析和独立思考。鲁迅先生所讲的有好说好、有坏说坏,看似简单,其实不然。面对着一个敏感的职业群体和一个“爱面子”的社会氛围,讲真话、讲实话、讲自己深思熟虑且锋芒毕露的话绝不会十分轻松。真知灼见以学养为基石,秉笔直书以胆识作担当。不为尊者讳、不为私情囿、不受世俗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即便是在众口一词的情况下,也坚持让事实和学理说话,敢于直陈己见、仗义执言。只有秉持理性的力量,才能具备大无畏的勇气,写出厚实的有震撼力的文章。

  重塑批评公信力,要强化学术操守。在市场交换法则横溢的商品化时代,在物欲膨胀、浮躁盛行的社会氛围中,能不为名来、不为利往,甘坐冷板凳,如没有一种执着的信念、没有坚韧的定力、没有对专业的真诚敬畏,那是难以想象的。学术操守就是精神的支撑。有了这种支撑,就能摆脱名缰利锁的诱惑与束缚,就能坚持不懈地追寻真理、修正错误,就有希望透过喧嚣浮奢的时尚华衮,捕捉到繁复表象背后的实质,揭示出创作中带有规律性和必然性的东西,给创作与鉴赏以切实的引导。

  只有在固持学术操的前提下,方能重提重学养、切实际、讲真话、树品格,才能真正摒弃偏见,与人为善,持论公允,让批评找回迷失的自我,重新建立起应有的社会公信力。(仲言)

(责编:刘宝琴)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