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西岸文集> 何勇 > 正文
教育投资分额过低的冷思考
www.fjnet.cn?2009-05-27 08:22? ?来源:东南新闻网    我来说两句

  发改委21日公布了4万亿元投资清单,投资比重最大的为铁路、公路、机场、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达到15000亿元,占37.5%。汶川地震灾后恢复重建资金为10000亿元,占了总投资的四分之一。医疗、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1500亿,不到总额度的4%。(《广州日报》5月22日)  

  1993年在国家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确定到2000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的比重达到4%,在2006年国务院发布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再次重申了这一目标。但是,这一目标至今未能达到,而今天中国教育存在的很多问题,特别是农村教育存在的严重问题,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国家在教育事业上的投入严重不足。随着国家4万亿元刺激经济的投资计划出台后,我们这些教师以为国家的4万亿投资中能给教育事业投资多分一点,但是万万没想到加上医疗事业投资还不到4%,可谓是少了不能再少。全社会不得不反思,为什么在4万亿的投资计划中,教育事业的投资分的这么少?教育事业投资分额之所以分的这么少,我认为根本原因还在于我国各级政府错误的政绩观,在思想上对教育投入认识还不到位,认为教育是没有回报的投资。   

  不错,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失业人口大量增加,各地政府增加就业的任务比较重,当前各地政府把这项工作当成首要任务没有错,投资基础设施建设也的确能够在短期内增加就业,刺激生产和消费,促进经济发展,这一点教育投资短期内无法实现。但是我想背后主要原因还是各级政府为了完成GDP增长保8%的任务,否则不利于主要领导的政绩评价,不利于领导的升迁,可以说在4万亿投资中,教育投资分额少的根源就在于政府盲目追求GDP的增长。   

  事实上,教育投资并非像大多数领导认为的是没有回报的投资,更不是不能带动GDP增长的投资,相反教育投资对GDP增长的拉动力和创造的财富远高于基础设施投资所得,是一种生产性积累,是人力资本投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者舒尔茨运用实证分析方法,对美国1929年到1957年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贡献作了分析计算,得出的结论是“物质资本赚回的利润增加3.5倍,而教育投资所增加的利润达到7.5倍”。美国、日本等国之所以能够崛起,之所以能够超越西欧传统大国,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大力发展教育,就是教育事业的高投入。   

  在4万亿投资计划中,教育事业所占分额太低,这决不是一个英明正确的政策,而是一个危险的信号,一个严重错误的决策,如果这样的政策长期执行下去,将严重不利于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不利于国家发展必需的人才培养和供给,更不利于国家经济的长期健康发展。(何勇)

(责编:刘宝琴)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