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评论> 国是论 > 正文
减少鲁迅作品是当代语文教育悲哀
www.fjnet.cn?2009-08-14 15:13? 陈壁生?来源:金羊网-新快报    我来说两句

但是,在他死后,当一面绣着“民族魂”的旗帜盖到他的躯体上,他便成为一个符号,开始被各种势力所瓜分。

到了“文革”的时候,鲁迅被彻底政治化了。鲁迅的遗孀许广平甚至写了《毛泽东思想的阳光照耀着鲁迅》,文章说:“鲁迅的心,向往着毛主席,跟着毛主席,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是鲁迅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

同时,阶级分析法,把鲁迅打扮成一个横眉冷对阶级敌人,痛打落水狗,俯首甘为无产阶级之牛,吃下草挤出奶的形象。随之而来的是对鲁迅作品全面的政治化、阶级化解读。雄文四卷成了新经,鲁迅作品成了新传。

当鲁迅被纳入政治诠释系统,作为人的鲁迅便被磨灭了,代之而起的是作为工具的鲁迅。鲁迅从一个孤独的英雄,变成一头阶级的斗犬。政治化的鲁迅,也是工具化、傀儡化的鲁迅。

改革开放前后,已经有大量的学者开始以心灵去直接接触鲁迅,挖掘鲁迅的真精神,例如林贤治、钱理群等。但是,中学语文教科书中的鲁迅,仍然延续着后“ 文革”时代的思路,把鲁迅当做一个政治符号,把鲁迅作品当做政治宣传,来教育中学生。如果说学界已经做出了或者正在做出还原鲁迅真精神的努力,那么,教科书则仍然在阶级分析后遗症的阴影中败坏鲁迅。

在中学教科书中减少鲁迅作品篇幅,不是鲁迅的悲哀,而是当代语文教育的悲哀。因为当代语文教育的教育者,在以考试为导向,以教学参考书为标杆的影响下,失去了认识鲁迅、讲授鲁迅的能力。

在任何时代,只要现代汉语仍然被使用,鲁迅作品便是现代汉语运用的经典和源泉,只要还有虚无的痛感,鲁迅的杂文就仍然有光辉的生命力,鲁迅的散文就仍然能够慰藉人们的心灵。

作为“语文”这门课程,最重要的责任,是培养中学生对祖国语言最基本的审美能力,学会触知汉语之美,乃至运用汉语传达心灵深处的东西。所以,语文教材应该选择那些最具典范性的经典作品。而鲁迅的大量文章,就是现代汉语运用的最好典范。(作者系中国人民大学教师)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