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严打醉驾 还要反思酒文化
www.fjnet.cn?2009-08-20 08:45? ?来源:广州日报    我来说两句

  一定程度上说,传统的劝酒逼酒陋习助长了醉驾恶习。醉驾背后实质是两种文化的冲突,即汽车文化和酒文化的冲突,如何处理醉驾体现了两种文化“谁优先”的思维。

  公安部开展历时两个月的严惩醉驾专项行动,在四个“一律”的震慑下,一些司机主动放弃了醉驾。据悉,在广州,不少租车公司、酒楼考虑重新恢复代驾服务。而三天严查下来,酒吧、酒行、餐馆的酒品销售已出现20%~30%的下降。

  从南京醉驾造成惨祸,到成都醉驾司机被判极刑,再到最近杭州保时捷撞人,一连串的恶性交通肇事血案,让社会对醉驾的关注从来没有像今天这么集中,这么迫切。醉驾,不仅直接威胁到个体的生命安全,而且已经成为公共安全的一大隐患。以危害公共安全罪而不是交通肇事罪来起诉醉驾杀人,甚至是呼吁刑法直接设置醉驾罪的呼声,既是社会对醉驾屡禁不止的无奈,也暴露出我们的制度和法律在对待醉驾上的过于宽容。

  中国正逐渐步入“汽车时代”,而与之相应的则是酒精也正在成为越来越凶残的“马路杀手”。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拥有全世界1.9%的汽车量,而汽车引发的交通死亡事故却占全球的15%,死亡率居世界之首。在这其中,酒后驾车导致的交通事故每年竟达1.9万起,造成4054人死亡,几乎每3起交通事故就有1人死亡。血淋淋的惨案和教训就在眼前,但酒后驾车乃至醉驾杀人却愈演愈烈,这不得不让人们反思:当我们在严打醉驾之时,是否有必要对我们源远流长的酒文化重新予以审视。

  国人自古就有“无酒不成席”的说法,套用时下流行的一句话来形容:人们喝的不是酒,而是感情。诸如“感情深,一口闷;感情浅,舔一舔”、“酒逢知己千杯少,能喝多少是多少”……在这种酒文化的熏陶下,公务接待、亲友聚会、职场交往都离不开酒。而劝酒与逼酒似乎又是酒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酒桌上盛行的是“酒不喝醉,感情未到位”、“酒不喝深,办事不放心”,有报道说深圳市消委会去年公布的十大消费陋习中,“过分劝酒逼酒”的不良酒桌文化就名列其中。

  一定程度上说,传统的劝酒逼酒陋习助长了醉驾的恶习。尽管《交通安全法》明令禁止酒后驾车,但鉴于酒文化的根植过深,汽车文化一时还未能对其造成有效冲击。因而,醉驾背后实质是两种文化的冲突,即汽车文化和酒文化的冲突,如何处理醉驾体现了两种文化“谁优先”的思维。

  在邻国日本,酒文化也相当发达,但与汽车文化相比,酒文化必须退居其次。日本的《道路交通法》不仅对醉驾司机予以严惩,而且同一车辆上的乘客也会被惩罚,即便这些乘客没有喝酒,也要承担连带责任。此外,警方还要追究向司机供酒者的相关责任。反观国内,酒品销售者不但不会被追究责任,反而担心严打醉驾影响酒的销售量,这种强烈反差不能不令人羞愧。

  酒文化虽然包罗万象,但肯定容不得醉驾。因而,在严打醉驾之外,有必要对酒文化中那些劝酒逼酒陋习给予一定的警示,让劝酒者也承担部分醉驾责任,或许是改良传统酒文化的契机。唯如此,才能强化公众的公共安全意识,在酒文化和汽车文化中找到平衡点,同时为酒文化注入汽车时代所应有的新内涵。(李龙)

(责编:李艳)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