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一周热评 > 正文
文艺批评市场化的危机
www.fjnet.cn?2009-08-28 08:10? ?来源:工人日报    我来说两句

  “如果艺术批评也进入了市场,也受市场规律支配,文艺批评就失去了独立存在的价值。”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日前,在《中华书画家》杂志创刊座谈会上表达了自己对文艺批评的一些看法,“希望文艺界开展积极的、健康的文艺批评。”

  有文艺创作就有文艺批评。这本是常识,无须多言,但是,现实充满了诡异,不管是批评者还是被批评者,似乎都对批评充满了抗拒心理,甚至是恐惧感。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反常的现象。其中,文艺批评的市场化趋势更是引发了众多诟病。可以说,“如果艺术批评也受市场规律支配,就失去了独立存在的价值”,正是切中了当下文艺批评的要害所在。

  当下,不少文艺批评文字因为受金钱诱惑而变得庸俗,有关真正优秀作品的评论文字淹没在对平庸作品宣传鼓噪的声浪之中。在一些所谓文艺批评的文章中,充满廉价的恭维、肉麻的吹捧,这不能不令人怀疑这些评论者的良心已被金钱收买。作品讨论会变成为一个又一个作者的“捧角”会,“树碑”会,而不看作品的好坏、高下、精粗。

  这种以金钱为目的的商业逻辑腐蚀了文艺作者和批评家,意味着是非观、价值观和立场的变相丢弃。作者为了商业目的而不惜迎合读者、观众的不健康的趣味,而批评家则昧着良心当起这些作品的吹鼓手。更有甚者,有的批评家不惜用学理和自己的声名做赌注,硬把作品中一些丑恶落后的内容曲解成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极尽吹捧之能事。

  文艺批评的市场化,看似喧嚣,实则是堕落的表征。在笔者看来,文艺批评的市场化,必然导致批评立场的游离和批评家角色意识的模糊,进一步把手中的话语批评权力当成了点石成金的法力魔杖,随意臧否的后果又引发了批评信任的危机,人们不再相信批评话语的权威。这难道是我们想看到的恶性循环吗?

  大批评家别林斯基说过:“……在我看来,说你所不想说的话,用自己的信念投机,这不仅不如沉默和忍受贫穷,甚至不如干干净净死掉。”这难道不是最好的提醒吗?让批评发出真正有力的声音,让批评有是非观、价值观和立场,是纠正当下批评被诟病的最好手段和途径。(朱四倍)

(责编:刘宝琴)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