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一周热评 > 正文
“未老先拍”和商业迷失
www.fjnet.cn?2009-09-18 09:15? ?来源:工人日报    我来说两句

  几年前,海岩的《永不瞑目》、《玉观音》、《拿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大热,荧屏上演了长达数年的“海岩风暴”。今年初,江苏卫视重金购得这三部剧的翻拍权,斥资1亿元打造“生死之恋三部曲”,将于明年百集连播。其中,《玉观音》将于本月在重庆开拍。

  三部播出时间未过10年的“老剧”重拍,这恐怕是国产剧市场的第一次。翻拍的消息一出,立刻被网友质疑为“杀鸡取卵”、原创力匮乏,这种现象也被称之为“未老先拍”。

  相对于金庸、琼瑶等老牌作家的作品和四大名著的翻拍,我国的电视剧又创造了奇迹。不过,这种奇迹很可能是流俗的奇迹,而不是艺术的奇迹。或者说,又是一次商业的投机行为,与电视剧的艺术价值已经完全背道而驰了。

  “经典是不怕被重拍的”,这是常识。然而,这能不能作为“未老先拍”的理由?笔者以为,这是大可存疑的。有关人士认为,“所有电视台的自制剧都会选择翻拍剧,这是因为电视台制作电视剧有周期的要求,不可能潜心一个剧本做三到五年,翻拍一部已经有良好口碑的电视剧解决了剧本这个问题,而且可以在创作之初就比较有话题性和争议性。”你看,拍摄者要的是“争议性”,要的不是“潜心”而是躁动,如此一来,面对“未老先拍”,除了对利益的谋取和对商业的迎合外,我们还能看到什么?

  现代商业,是一种无硝烟的战争,目的是要争夺和征服千万个消费者。因此,商业艺术审美的过程,就是为冷酷的商战不断装扮美妙的艺术光环,用以迎合消费者变换着的审美情趣,对他们不断加以征服的过程,这对电视剧来说也不例外。

  但是,电视剧是商品,同时也是艺术,不能只考虑其商品属性而忽略其艺术品位,在当前中国电视剧一片喧嚣的背后,尤其是在“未老先拍”成为潮流的当下,别让艺术价值成了一句空话。

  “未老先拍”之下,规模化的电视剧生产形式湮没了创作者个性化的努力,商业化的包装正逼迫电视剧失去它的美学属性,一部部电视剧成了文化工业流水线上的批量生产的模式化产品。电视剧变得标准化、陈腐、保守主义和平庸化,显露出诗性的丧失和个性的泯灭。

  从根本上说,电视剧毕竟是大众艺术,一部作品在屏幕上播出,并不能说它已经完成,只有通过观众的欣赏、消化,并外化为不同的态度反应,这才算一部电视剧宣告完成。因而,我们认为观众是一部电视剧完成的最终决定环节,创作人员在追求作品品位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是否能被观众接受。

  虽然,面对网友对“未老先拍”说“不”,主创人员的辩解真的很无力。

  “未老先拍”现象出现,只能说明我们对电视剧艺术规律至今认识不透彻,以及内功不足。(朱四倍)

(责编:刘宝琴)


相关新闻
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