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星闻码头 > 正文
腰封:作家向市场“投诚”的符号
www.fjnet.cn?2009-10-30 16:10? 朱四倍?来源:中国网    我来说两句

第七届全国书籍设计艺术展正在国家大剧院展出,而关于书腰的话题也再次回到了人们的视野。对于网友对腰封的不满,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装帧艺术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刘静告诉记者,设计师设计腰封,是配合图书责编的需要。而记者采访的图书编辑谭旭峰则告诉记者,制作腰封是为了突出卖点。(12月28日 《新京报》)

“万人签名联合推荐,2009年最感人的大书,最让世界震撼的中国作家阎连科,椎心泣血的文字,千万读者为之动容,创预售销量奇迹,超越《小团圆》”。这是作家阎连科新作的“腰封”,其他的还有“你一定要读的……”“不可错过的……”、“某某老师为此书浑身发抖心灵战栗”、“……畅销书排行榜首位”等等。这种现象被评论家朱白类比为“售楼文案”。

应该承认,“腰封”的出现有着特殊的时代诱因。这是一个文学文学不断扩张,以致失去文学自律性的时代。面对被大批量生产的文学,人们不可能直接、全面地阅读,而只能选择那些受到媒体关注的作品。而不被媒体关注的作品就几乎等于无,从这一意义上说,当下的文学成了“注意力经济”的一部分,也深受“眼球”之困。如此以来,文学似乎成了“注意力文学”、“眼球文学”。因此,要想吸引大众的目光,进行包装乃至制造噱头就成了不少作家的下意识选择。在这样的逻辑下,“腰封”大行其道,甚至有裹胁文学“内核”的嫌疑。这是我们能熟视无睹的吗?要只知道,作家作为一个有良知的知识分子,理应以庄重严肃的文字履行着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而一旦被市场的力量或者说甘愿被“眼球”俘虏,在笔者看来,带来的必然是“腰封”泛滥之类的现象。

“腰封”的泛滥与文学的商品化也不无瓜葛。商品经济追求利益最大化”,它要寻求最大的购买群体,而文化工业促成了文化商品生产的批量化和文学的标准化模式,在这样的逻辑下,读者对文学的“鉴赏”变为了“消费”,经济价值取代了文学的精神特质:销售排行榜决定了文学作品的价值取向。“腰封”随之应运而生。

不过,文学的消费具有明显的双重性:文学消费作为一般的商品消费,具有商品消费的一般性质;文学消费作为特殊精神产品的商品消费,具有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在文化商品化、产业化的今天,过分注重文学作为一般商品的消费性几成顽症,销售排行榜就是明证,而“腰封”则发挥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殊不知,由此导致的媚俗化,不仅仅是追求感性消费的体现,而且丢掉了文学的本真部分。在这里,我们只看到了文学作为 “消费符号”被操作的异化,而没有看到文学价值的张扬。

为什么会出现“腰封”?又为什么愈演愈烈,变本加厉?这是一个绕不开的问题。就笔者的观点,这是作家在向市场“投诚”,更通俗和直白的说就是在向市场“表忠心”。福柯有句名言:重要的不是产生于这时代的话语,而是产生了这一话语的时代。“腰封”的泛滥不乏作家的投机成分在内,更重要的是向市场的“投诚”已经成为一剂“春药”。作家为了迎合市场需要,不去深入体察生活,不去把握时代的脉搏,而成为了向读者献媚的“乞食者”,我们再也看不到高高在上的精神领袖或人生导师。谢有顺先生曾说过,“写作者必须心存信念,目光高远。它除了写生活的事象、欲望的沉浮之外,还要倾听灵魂在这个时代被磨碾之后所发出的痛楚的声音。”但是,那些华丽、浮躁的“腰封”,能让我们看到什么呢?这是一个问题。


责任编辑:刘宝琴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