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敬明:书市春药还是毒药
www.fjnet.cn?2010-01-09 10:05? 朱四倍?来源:中国网
我来说两句
应该承认,商业社会的巨大物质利益诱惑不但对普通公众,就是对作家也产生了诱惑的力量。君不见,很多作家甘于为利益所俘虏,心甘情愿地为市场而“创作”,甚至有的作家一味地迎合读者和出版商,已经把文学当成了攫取利益的筹码和工具,把文学弄成了“垃圾场”的产物,引来了众多诟病和不满。但是,少有对此的反思和自责,不少作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无论文学的精神丢失得多么彻底,无论自己操弄的是不是文学,都仿佛是与作家无关的事情,只要有了发行量,只要有了利益的获得,似乎就足够了。正是在这样的乱态下,郭敬明成为了图书市场的“一粒春药”。
虽然郭敬明遇到了抄袭门风波,虽然他与他的伯乐是非恩怨难说明,但这些“四迷”们依然不折不扣地支持他,支持他主编的《最小说》,支持他签约娱乐公司,支持他当长江文艺副处长,支持他出版的每一本书。如此的现象,在笔者看来,不是作家的神话,是娱乐的神话,是盲从的产物。从根本上说,郭敬明已经与文学无关,仅仅与偶像有关。
同为“80”后的作家韩寒因不配合新书宣传,让不少发行商大伤脑筋,有的甚至暗示韩寒,“偶尔也应向郭敬明学习一下。”但是,韩寒的姿态是“不签售,不讲座,不为新书做任何宣传活动,不制造话题炒作自己。”相比之下,在笔者看来,郭敬明成为图书市场的“一粒春药”,就有了鲜明的区分,而“春药”说正为文学精神的丧失敲响了警钟。事实上,再多的发行量,再多的利益获得都有可能成为过眼云烟,惟有作家责任的坚守和文学精神的呵护,才是社会和公众之幸。而这是“春药”无法企及的愿景。
郭敬明:图书市场的“春药”还是“毒药”?当越来越多的作者愿意成为市场上的“春药”时,就意味着文学可能面临被艺术殿堂遗弃的危险。
相关新闻
- 2010-01-06关于郭敬明的一封家书
- 2009-11-12韩寒批郭敬明 逾越价值观底线的狡辩
- 2009-11-06从韩寒开涮郭敬明看文化的暴戾之气
- 2009-11-05韩寒VS郭敬明,“男女有别”的价值观
- 2009-10-29郭敬明为啥说作家不是“苦行僧”
- 2009-09-13曾轶可没有郭敬明幸运
- 2009-08-12渐行渐远,商人郭敬明
- 2009-07-12郭敬明洗脸,谁来洗脚
- 2009-06-15郭敬明为李宇春填词,很娱乐很雷人!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