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从寻找“犀利哥”看城市救助制度
www.fjnet.cn?2010-03-03 08:39? 王国信?来源:南方网    我来说两句

“犀利哥”的出现给网络世界带来了一阵骚动,同时也让一个城市变得疯狂。随着乞丐“犀利哥”在短短一周内红透网络。昨天,宁波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新闻发言人张松称“我们已经联系宁波救助站,积极去寻找‘犀利哥’。政府有责任让每一个生命得到关注,也有责任让每个人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温暖。”(新华网3月2日报道)

我很是惊奇于当地政府的敏锐度,并不屑于以冠冕堂皇的“感受城市温暖”作为这种慢半拍的作秀表演旗号。试想,如果“犀利哥”还是那个整日游荡在路边的乞丐,没有网络神奇的吹捧,没有如今号称红遍亚洲的名气,有多少人会把目光移向他?而随着“犀利哥”的走红,救助站立即行动起来要给予“温暖”,此种殷勤的举动与之前对整日在大街上游荡的犀利哥“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有着天壤之别。特别是救助的随意性和这种趋向性让我对城市救助制度只留下失望。

在孙志刚事件宣告我国收容遣送历史终结之后,2003年8月1日,国务院公布的《城市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办法》正式施行,我国对流浪乞讨人员实施救助制度在一片欢呼声中走上前台。以生命换来的救助制度是如此脆弱,脆弱得还要靠着网络和媒体的热捧,要靠着名气才可以进入?这对于死去的孙志刚来说不知是何种滋味?

一般来说,社会救助的对象主要是经济上的“贫弱群体”,我看“犀利哥”不仅是经济上“确有困难”,而且据拍摄者说还有疾病在身,如此这般都还不足以让人们救助吗?此中暴露出来的问题不是一个两个而已。经过10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国城市社会救助制度建设取得很大的进步,有力地推动了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和经济社会健康有序发展。但与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相比,仍存在价值理念缺乏足够的人文关怀、制度模式存在模糊和混淆的地方、目标定位方面公平性不够、运作过程随意性仍较大、配套保障漏洞较多等问题。

如何完善救助管理办法,革除这些弊端,则是现今最应考虑的问题。“犀利哥”的幸运在于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身上聚焦了太多的目光,但是并不是每个乞丐都是“×哥”“×姐”之类的名人,我们的救助制度需要的是普遍的人文关怀,让每个人都能感受到城市的温暖而不是捕风捉影,“犀利哥”毕竟只是弱势群体中的一个特殊者。

在宁波市政府大张旗鼓地寻找“犀利哥”的时候,这个城市里还有上百上千的同类人物在等待救助。如果仅仅是为了讨好网友,献媚媒体和公众而来寻找“犀利哥”那注定是一个悲剧结局。而“犀利哥”的消失似乎也在进行着无声的反抗,寻找“犀利哥“,这是一个美丽的传说而已。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