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星闻码头 > 正文
《拆弹部队》用“人性”赢得奥斯卡
www.fjnet.cn?2010-03-11 09:05? 陈鹏?来源:新华网    我来说两句

第82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6项大奖最终被《拆弹部队》收入囊中,凯瑟琳毕格罗一举成为奥斯卡历史上首获最佳导演的女性,其意义非同凡响;但更具意义的是,击败前夫詹姆斯卡梅隆的“史诗”巨片《阿凡达》恰恰是奥斯卡勇气非凡的一次“人性回归”,说明优秀电影绝不仅仅只需要视觉奇观。

长达130分钟的《拆弹部队》扣人心弦。三个拆弹士兵——詹姆斯、汤伯恩和欧文的伊拉克经历,反映了驻伊拉克维和部队(美军)的真实现状,他们一次次完成赌命式的拆弹任务,又一次次重返危险的现场。大量移动镜头和仿纪实拍摄手法具有强劲的视觉冲击力,几个拆弹段落像昂壮的鼓点密集敲打着观众的心扉,一个伊拉克少年是否被用作人体炸弹的小故事将全片推向高潮。在令人窒息的战争环境中,士兵的命运往往无法捉摸,难以预料,每天扑面而来的死亡气息编织出一张人性的巨网——对每一个凡夫俗子而言,选择或者被选择的压力无处不在。

对主角詹姆斯的细致描绘则将全片带向更深邃的主题——偏偏有士兵对战争上瘾,可以为了拆弹不惜抛弃妻子重返战场,片头字幕“战争即毒品”在詹姆斯这样的美国大兵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更令人深思的是,詹姆斯个人英雄主义的源头何尝不是源于美国单边主义的“战争瘾”?

反思战争一直是好莱坞的看家本领之一,包括电影《现代启示录》《野战排》《拯救大兵瑞恩》等等。《拆弹部队》演绎时间距离如此之近且饱受争议的伊拉克战争,凯瑟琳毕格罗显示出非凡的勇气。《拆弹部队》最终完胜“卡梅隆大帝”,恰恰说明,优秀电影不仅仅需要《阿凡达》这样的视觉奇迹。从这一点上说,82岁“高龄”的奥斯卡像凯瑟琳一样勇气可嘉,继续秉承了电影仍然关乎人性、人心的优良传统,它对《拆弹部队》的褒奖也足以让那些坚持自我而并不唯“技术”马首是瞻的电影人长舒了一口气。

《拆弹部队》也足以启示中国电影:我们从不缺少战争片,但更需要通过战争透视人性的佳作;当《阿凡达》的技术浪潮呼啸而来,不愿跟风盲动的电影人又有多少呢?《拆弹部队》的成功再次提醒我们,电影不仅仅需要娱乐和搞笑,更需要深思和坚守。


责任编辑:李艳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相关评论>> 
 赶集网  火车票  福州分类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职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车  福州公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