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气象局日前发布一项全国首创的健康气象指数——“鼻腔清洗指数”,受到外界广泛关注和质疑。上海气象局17日为此召开新闻发布会称,该指数不存在商业利益,推出的目的并非为了治病,而是在于提醒公众关注健康。17日晚8时许,气象局表示, “鼻腔清洗指数”已经暂停发布。(8月18日《东方早报》)
关于“洗鼻子”这一说,我是在诊所治疗慢性鼻炎时听说的。医生告诉我,定期用冷水或盐水清洗鼻腔,可以起到预防鼻炎的效果。所以乍一听到上海推出“洗鼻指数”的消息,我是觉得很佩服:服务做得够细的。
可转头一想不对劲。我过去已经按照医生的嘱咐洗鼻子了,可并没有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遇到气温陡降或者闻到刺激性气味,鼻炎该来还是会来。再详细一看上海气象部门的“洗鼻指数”,我的疑问更大了——这个洗鼻指数分四级:一级需时洗鼻;二级定时洗鼻,三级随时洗鼻,四级及时洗鼻。预报的级别越高,代表市民需要清洗鼻子的次数越多。譬如预报为四级,市民每天应洗鼻4-6次。
是不是我过去洗鼻子次数不对呢?还没等我把情况弄清楚,上海的专家先吵起来了。支持者认为这一指数有助于市民预防疾病。但更多的是反对声音,他们认为,鼻子是天然的空气净化器,人为规定洗鼻次数缺乏科学依据,有可能洗坏鼻腔内的生理环境,危及健康。也有人直指“洗鼻指数”背后暗藏商业利益,有帮助商家推广洗鼻液的嫌疑。
过去曾经洗鼻子防鼻炎的我,现在不得不三思而行:因为洗鼻既有防鼻炎的可能,也有损害健康的风险。上海市气象局可能是出于和我一样的考虑,暂停了“洗鼻指数”的发布。对此我感到很纳闷:该不该定期洗鼻,医学界目前显然存在很大争议。可服务着两千万市民的上海市气象局,难道也像我这个普通市民一样,只因听信了某些医生一家之言,就做出了发布“洗鼻指数”的决定?为什么事先不广泛征求一下专家们的意见呢?这未免太过草率了吧。
姑且不究“洗鼻指数”背后有无 “商业利益”,一个气象局,去发布更多属于医疗领域的预防指数,总让人感觉有些越俎代庖——这个指数毕竟跟“晾晒指数”、“洗车指数”、“暴雨指数”等简单的气象指数不同,它表面上看和气候环境有关,深层次则涉及到专业的医疗领域。
所谓专业人做专业事。气象部门的最大专业事,应该是为公众提供准确可靠的天气预报。反观这些年的天气预报,经常出现与天公“唱反调”的情况,老百姓颇多怨言,有人甚至调侃“天气预报得反着看”。 “门前雪”都还没能扫好,气象部门何必急着“抢新鲜”呢?立足本职、把天气预报搞的更准一些,不比推行一片争议的“洗鼻指数”更有意义么?
更何况,让我们鼻子不舒服的,是日渐污浊的空气。要想市民鼻腔健康,治理空气污染恐怕比发布似是而非的“洗鼻指数”更紧迫。
- 2011-03-22怪味弥漫的空气为何质量“优”
- 2011-02-24没有人愿意呼吸糟糕的空气
- 2010-05-31福州每年86天灰霾,空气质量还能全年优良?
- 2010-04-28福州城区去年空气质量优良
- 2009-11-25蜗居在高楼林立的钢筋水泥里呼吸二手空气
- 2009-05-05按此商业化逻辑,如果哪一天少林寺的空气成为无形资产也别大惊小怪的。
- 2009-03-24推广二甲醚客车净化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空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