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中国造”金博士雕像是一面镜子
www.fjnet.cn?2011-08-26 11:16? 任小康?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在美国华盛顿特区,新落成的马丁·路德·金雕塑万人瞩目。这座雕像意义非同凡响,很多雕塑家等待一生也等不到这样的机会,然而机会却主动找到了来自中国湖南的雕塑家雷宜锌。(8月23日中国新闻网)

从全世界52个国家2000多位雕塑家中脱颖而出,中国人成功完成金博士雕像的“国际活”,有力证明了“中国造”并非创意匮乏、技术低端的代名词,中国人认真干起事来同样可以令世界倾倒。不过,金博士雕像诞生的过程也很值得关注——一者,耗时长,前后经历了三位总统之手:克林顿立项、小布什奠基、奥巴马将于本月28日亲自揭幕,掐指一算,至少有10年时间;二者,争议多,细细数来,共经历三次较大争议。这一“长”一“多”,颇能给人不少启发。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对于城市雕塑的热情空前高涨,成片开发雕塑主题公园,集中打造文化长廊、风景线等等,已然成为不少城市政府的工作重点之一。在城市建设中彰显文化底蕴固然是好事,但一哄而上制造“雕塑垃圾”却让人痛心。在上海,现有的1000多座城市雕塑中,官方调查表明优秀作品和劣质作品各占总数的10%,另外80%属平庸之作;在广州,属于精品的城市雕塑也不超过总数的10%。更严重的是,伴随“多”和“滥”的,是不可避免的“建了又拆,拆了再建”,比如北京西单大街的“竖筷插碗”,广西南宁的朱槿花雕塑。

大批“雕塑垃圾”产生,不但影响一个城市的形象和文化品位,而随意拆建也会造成“人财物”资源的浪费,损害政府公信力。显然,金博士雕像给我们树立了一面镜子,倘若我们也能做到一“长”一“多”,国人亦能在自家门前雕刻出更多像深圳“孺子牛”、兰州“黄河母亲”那样具有标志性的城雕。

其一,必须摈弃急功近利的心态。金博士雕像经历三任总统才最终完成,而反观国内,对于一些地方政府领导而言,城雕所需的钱不是问题,时间才是第一位。中央美院曹春生教授就曾直言:“常有地方政府兴致来了,就找到我们,要求我们在半年甚至两三个月时间拿出成品来,这根本就不符合艺术创作的规律。”常言道:“慢工出细活”,城雕毕竟不是工厂流水线上生产螺丝钉,往往需要艺术家灵感的闪现和一个漫长的构思过程。要让城雕永葆生命力,就必须遏制决策者急功近利,将其打造成形象工程、政绩工程的冲动。

其二,要让民意介入公共文化决策。金博士雕像的设计雕刻过程始终伴随争议,甚至雕像的笑与不笑都引来了一场论争,且不论部分美国人是戴着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故意“挑刺”、“找茬”,单就其细致入微的争论过程来说,对完善雕塑无疑是有好处的。城雕是公共艺术,公共属性决定其决策过程需要与公众互动。然而,在国内不少城市,城雕怎么设计、如何体现特色等等事项,往往由政府和设计建造单位关门敲定,公众只有被动“看”的份儿,如前不久的“老子塑像贴金”事件。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们也应建立完善公共艺术决策体制,在城雕建造方案出台前通过晒方案、召开听证会等方式,吸引公众论争,从而汲取民智,确保决策方案能最广泛地代表民意。

责任编辑:林雯晶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