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慈善过敏症”背后是监督饥渴
www.fjnet.cn?2011-09-01 13:25? 吴帅?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昨天,有网友发微博称,瑞士诺华公司向白血病和恶性胃肠道间质肿瘤患者提供的免费药品格列卫,被中华慈善总会高价售卖,引来不少网友关注。该微博在几个小时内被转发数千次。昨天,中华慈善总会宣传部工作人员称,微博内容不属实,近两日将会公布双方合作的具体流程。(8月31日《京华时报》)

首先按照常识判断,格列卫是一种治疗肿瘤的处方药物,慈善机构作为非医疗机构,根本不具备售卖的资质,否则它将是违反相关药品管理法规的。负责实施该项目的工作人员及医生,都证实了这种判断。甚至一些医生及患者也站出来,为之辟谣。

这很可能是一个误会。尽管现在还不清楚这个误会是怎么来的,但从网友们转发微博及留言质疑的强烈反应来看,很多人是对当前慈善工作不满意的。为什么不满意?一个很关键的因素在于,透明度不够。因为信息公开不够,很多人希望获得的信息无法及时得到,再加上近期来郭美美事件及一些捐赠资金被挪用等丑闻连续不断。公众就很容易患上一种 “慈善过敏症”,对类似的事件就难免过度紧张,甚至有可能是捕风捉影,听信流言。前不久,有媒体就指出,沸沸扬扬的“郭美美事件”把红十字会推上了风口浪尖,由此引发的信任危机甚至影响到了人们献血的积极性。尽管不少血站都叫屈不已,提醒公众,血站人事、财务、采供血业务等均由各级卫生行政部门主管,跟红十字会没有关系。

但必须明确的是,“慈善过敏症”背后是监督饥渴。公众作为捐赠的主体,天然具备了监督整个慈善流程,以及评价慈善机构公信力与工作绩效的动力与热情,这也是一种合法又合理的权利。如果这种权利得不到足够的尊重,敏感的信息对外发布不够,慈善行为总是披着神秘的面纱进行,民众缺少监督的有效途径及渠道,他们的合理诉求总得不到足够的尊重。那么,即使是再小的丑闻,都会激起公众的痛感及猜疑心理,带来这一种“慈善过敏症”,不但伤及慈善本身,也有可能对整个社会都是一种不小的打击及伤害。

在慈善这件事情上,一个常识必须被强调。慈善总是由不同的人在做,都存在着贪腐及低效的可能,无论是慈善资金还是药品物资都不排除有被人为耽搁甚至是挪用的可能。想要慈善做到百分百完美,不在所有环节及程序出任何差错,永远不出现丑闻,这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关键在于,主管部门及慈善官方机构怎样面对这个问题?是逃避来源于公众的监督,对自己的缺陷及发生的丑闻视而不见,认为“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还是选择积极接受公众的监督,回应合理的权利诉求,打造一个足够公开与透明的慈善信息发布程序,主动借助外力,改善不足,纠正错漏?

很明显,只有取后一种态度与做法,主动满足公众的监督饥渴,使公开与透明成为一种习惯,通过这样的“抗过敏”治疗,才能真正消除这种社会的“慈善过敏症”。

针对这种很可能是不实的质疑,中华慈善总会宣传部工作人员表示,近两日将在官方网站公布该工程的具体介绍,以及双方合作的操作流程。我认为,既然自己是清白无暇的,为什么还要再拖多2天才发布这些敏感而重要的信息?而不是主动而提前的向公众发布?在网络时代,从时间概念来看,两天不是太短而是太长。所以,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质疑,很可能先是慈善机构自己的工作没做到家,被“误会”了也请别怪别人。

责任编辑:林雯晶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