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特别话题> 老人摔倒怎么扶 > 正文
中央电视台《新闻1+1》节目:谁来搀扶“爱心”?
www.fjnet.cn?2011-09-06 12:59? 白岩松?来源:央视《新闻1+1》    我来说两句

另外今天,《新京报》的潘采夫有一段话,他启示了我,换了一个角度去思考这样一个问题。

互换人心很重要,制度建设更重要,对帮助别人做出奖励,对陷害别人做出惩罚,这些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请注意啊,要从制度上保证摔倒的人不去陷害人,这个需要解决他们的生存保障,如果摔倒了可以看病不花钱或者完全能承担得起,他们就没有必要去陷害,能够自立才会有自尊。

他的这段话,也就是说如果每个人都有医疗保险,等等这方面或者说看病不是那么难,或者不需要那么多的钱自己掏不起的话,他可能就不用去诬陷别人,这一下子让我想到了,为什么会是那么多的老太太在跌倒了之后,别人救她的时候反咬一口,可能她担心,我接下来我自己去看病的话,我怎么办,那能不能从机制上去让好人做好事的时候,有一种更好的这种保障。

好了,除去这种法律以及公共权利、以及社会应该去做很多事情之外,其实民间组织也有得做,接下来我们短片与此有关。

(播放短片)

解说:

当摄像头澄清了事实,在江苏南通,飞鹤公司的司乘人员殷红彬和郁维贞,受到了社会的赞扬。

市里的有关负责人感来慰问,并且将为他们申报当地的见义勇为好司机奖励。奖励这是很多地方对于路上益举的措施,今年年初在深圳高三学生罗伟和周天成在路过国威路时,看到一位老太太跌倒在路边,他们两人将老人送到医院,还垫付了医药费,在联络到家人后,也没有立即离开,而是一直护送回家。

罗湖外语学校学生 周天成:

我回去以后,两种极端我都没有想到,一个是他们说,会不会被骗,或者是被奖,我都没想到。当时就当成一件普通做好事。

解说:

正是这件普通的事情,感动了深圳,他们不仅获得了深圳市见义勇为基金会,一人一万元的奖金,罗湖区教育局还兴师动众地召开了“助人为乐阳光好少年”的表彰大会,但是单纯的奖励是否能够解决人们对于行善的后顾之忧呢。

与此同时也有人在试图通过其他尝试去破解这个难题。

华南师范大学理论部教授 谈方:

不管是谁,你见到有老人摔倒你大胆去搀扶,搀扶由此打的官司,我们律师免费给你打官司,你如果真的是败诉了,我们给你赔偿金额,不管多少,有人问我们,设不设上线,我们不设。

解说:

化解好人风险、不让好人寒心,这是搀扶老人风险基金的主旨,华南师范大学教授谈方,在今年的3月5号雷锋纪念日这一天,启动了搀扶老人风险基金,专门为那些勇于搀扶受助人却反而被冤枉的人,提供免费的法律援助和基金赔偿。

谈方:

有人就问,这个也设个基金吗?我说是我们也不想设,但是不设不行,我们通过设立这个基金来源呼唤,来唤醒更多人来关注这个事情,来化解这个风险,来让这个基金最后不起作用,甚至完全取消,那才是我们的最终要达到的这个目的。

解说:

基金成立的半年来,已经募集到4万多元的捐款,60多位律师维权自愿者参与其中,至今已经接触过三起类似案件,都是关于一方实施爱心行动后,反被冤枉。但其中的两起当事人最终都放弃了法律维护。

谈方

放弃的主要原因是两个,一个他们不想再提及这种事,因为这种事对他们的伤害太大了,他们说无法理解,好心帮助别人,反而还陷入官司。

另外一种原因,他们又怕提起这事之后,周围的人就会对他们议论纷纷。我们的社会缺乏强有力这种见义勇为的保障和救助机制,而是去靠当事人自己去承担,自己去努力、自己去到处去碰壁。

白岩松:

的确,设立了这样的一个搀扶老人的这种帮助基金,大家会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事情,但是现实呢又会给了你一个冷冰冰的这种回馈,半年的时间里头,只有三个申请,后来两个还是中途就已经放弃了,只剩最后一个坚持了,那么整个这个基金的创办人谈方对此他的感受又是什么样的。

谈方:

他们认为接受帮助就反而变成了自己要去讹别人,自己要去利用这个机会来捞一笔钱,要么就是让爱心组织,给他们支付赔偿金,我说这个不是你一个人的事,这是一个社会现象,我们支持你、帮助你,我们是帮助整个社会的风气,帮助更多像你这样的好心做好事而受到冤枉的人,也是为了将来更多的,像你这样去帮助别人的人,不再被别人冤枉,不再被别人打伤,所以我说你要接受我们的帮助。

第二个就困在我们的社会,缺乏强有力的,这种见义勇为保障救助机制,往往当这样见义勇为的事情出来以后,见义勇为被冤枉了,需要有人帮助的时候,往往没有机构,没有人员出来帮助他们化解风险,而是去靠当事人自己的去承担,自己去努力,自己去到处碰壁,到处去遇到的一些困难。

白岩松:

当最初这样的事情发生了之后,我们都不愿意归咎到道德沦丧、人心冷漠,可是后来随着我们在道德上,有了越来越多的口水之后,发现这个事情还不仅仅简单是这样,于是我们开始期待,法律能够站出来,媒体又该做一些什么,然后整个救助机制又该有哪些突进,这个时候形成了一种积极的推动。

不过,当我们去期待这些方面有了积极改善的同时,最后还是要回到我们自身,难道我们真的就那么怕吗,不妨拿《北京青年报》的评论员张天蔚的这段话作为咱们今天的结束,反省我们自己,制度固然重要,但在当下我更想强调个人的道德承当,和由此构成的社会道德氛围,如果一次或几次不当的判决,就是见义而不为的全部理由,只能证明社会的道德基础本来就不堪一击,行善之后被讹诈,而且被错判,毕竟只是极小概率事件,如果这样的风险概率就足以阻止你伸手救人一命,则即使没有以前的错判,你也未必打算出手。

对了,我们不能把自己不打算做好事给推到了“哦,我担心”上,还是去做吧,好,今天到这儿。

责任编辑:林雯晶
相关新闻
更多>>视频现场
更多>>囧视频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