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教育讲堂 > 正文

从“甲骨文达人”看破格录取的完善

www.fjnet.cn?2011-11-07 08:43? 杨红兵?来源:武汉晚报 我来说两句

因在高考时写了一篇古文字作文,四川考生黄蛉被称为“甲骨文达人”。他随后在两年内实现了三本到一本的“两级跳”,从川大锦城学院转入川大本部学习。但是,川大专门安排来给他“开小灶”的返聘教授何崝却认为这名学生缺乏做学问的定性,“有些浮夸”,而且也没有表现出真正的文字学功底和天分。于是拒绝继续指导黄蛉。(11月6日《成都晚报》)

黄蛉的遭遇之所以被网友再度热议,一方面是关注导师的辞职是否意味着他的求学之路终结;另一方面又疑惑“古文字达人”是否为名副其实的偏才、怪才,到底有没有货真价实的学术能力和古文字研究的发展潜力?导师称其浮夸是否属实?

通常来说,导师很少会因为学生学风浮夸而主动辞职,而年逾花甲的导师辞职更是罕见。如果不是对学生行为的忍无可忍,导师是不可能做出辞职的决定。换而言之,我觉得此举恐非一时冲动鲁莽,而是经过日常观察、多次研判、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不过,也不能排除黄蛉与花甲老人之间的个性风格、价值观、人生观存在差异,川大将如何安排黄蛉,还尚不可知。

虽说“古文字达人”称谓主观性强,评判标尺难以量化,但有两个点是最基本的,一是古文字爱好不等于古文字特长,能用古文字写作不等于具备破格招录条件;二是古文字造诣不仅在于能认、能写古文字,还要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功底和丰厚的语言学养,譬如字词音义、时间地点、人物事迹、典故来源、时代背景都是其研究范畴。黄蛉事件时隔两年再掀波澜,是否是破格录取考虑不周的后遗症?

当然,我们不必因为“古文字达人”破格录取后暴露出的种种问题,就急着否定高考选拔偏才、怪才、奇才的做法。同时也不能因为破格录取存在误差,就否定人文学科特长生破格录取的必要性。要知道每一项制度的探索总需要试错,特别是主观判断较强的人文学科特招风险系数更大。要想不错过奇才、偏才、怪才,就要有允许破格录取失败的雅量;还要警惕让舆论牵着鼻子走,尽快让破格录取科学化、制度化。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