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喜鹊般的数据总在挑战百姓真实感受

www.fjnet.cn?2011-11-15 15:15? 肖亚洲?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数值化”与“数字化”一样,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特征。各种统计数据将大众生活量化、指标化,数据正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成为评判政策绩效和预测未来指向的重要指标。但是频发的数据失真、失信现象,已经严重影响了公众对形势的判断。

最近一段时间,统计数据偏离公众心理感受的情形,表现得很是明显。先是在北京,官方公布的今年10月份空气质量月报说,空气质量二级及好于二级天数为19天,三级12天。也就是说,天气最糟糕的状况也只属于轻度污染。接着是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称,中国食品安全监督抽查的合格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出口食品在国外的检测合格率也在90%以上。

然后是在武汉,长江水利委员会水资源保护局副局长臧小平针对媒体报道长江污染问题表示,长江干流水质优于或符合国家地表水三类水标准的河段达86%,长江“总体水质状况良好,可放心使用”。最后是卫生部相关官员说,基本药物制度自2009年8月实施以来,其在基层的销售价格较制度实施前平均下降约25%。基层实施基本药物制度后百姓得到的实惠被概括为“一降一升”,其中“一降”是指基本药物在基层的销售价格明显下降。

四个方面,四组数据,都关乎老百姓生活生存问题,官方发布的数据都如登枝的喜鹊,叽叽喳喳,喜庆洋洋。光明一片的数字,却遭遇到了惯常的尴尬,阴郁的微观感受纷纷来搅局,网民们基于实际生活中的感受,发出了一边倒的嘘声、骂声。权威部门事关民生的统计数字再次被网民大规模喝倒彩,尽管代入了更多的“自我”,没有那么多专业与理性,网络民意也不能和现实民意完全挂钩,但在一定程度上可视为现实民意的投影。

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也没有无缘无故的不信任。公众对统计数据的习惯性质疑,并非过于挑剔,实乃因为眼下的统计数据,很多时候看起来更像是数字游戏。说北京空气质量“自己与自己比有进步”,这不仅跟民众出行困难的感受迥然不同,和美国驻华大使馆多次提示的“有毒害”“非常不健康”天气也相差甚远。官方信誓旦旦,我国食品合格率在“90%”以上,而老百姓却感叹“还有什么敢吃”,数据与感受,谁更真实?此外,连长江水利委员会也承认,长江沿线众多中小城市排污量日渐增大,且不规范排污突出,为什么长江干流水质优于或符合国家地表水三类水标准的河段却从2005年的71%上升到了2010年的86%?还有,前脚说基本药物在基层的销售价格明显下降,后脚就有央视每周质量报告称,一些常用药品,从出厂到医院终端,中间利润最多超过2000%。

有论者认为我们患上了“数据焦虑症”,每每有直接面对百姓生活生存元素的权威数据甫出,都会陷入一个尴尬的境地:无论发布怎样的结果,百姓都不买账,都会质疑其真实性,无论是高铁上座率、飞机准点率、大学生就业率,还是GDP、CPI等。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