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莫要发文立碑丢了“口碑”

www.fjnet.cn?2012-02-23 10:18? 王  琦?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目前,湖北省去年底开展的“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已经进入尾声。而湖北省水利厅针对该活动曾发布文件,对塘堰整治立碑的规格、内容都作出统一要求,引发争议。(2月22日《南方日报》)

前些年有部黑色喜剧叫做《求求你表扬我》,如今湖北省水利厅的做法更像是“要求你表扬我”。不仅这碑是一定要立,就连石碑的内容、样式都有明确的规定,不得不让人慨叹,这立碑原来也是一项政治任务。

本来,开展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确保每个村民小组都有一口当家塘堰,这的确是一件值得称道的民生工程。对此,相关负责人也表示“群众呼声很高,要求立碑做个纪念”。群众的呼声有没有“被代表”暂且不论,即使有些百姓的确出于感激想立碑,这跟政府发文要求立碑也完全是两码事。百姓立碑是人之常情,发文立碑则是上命所差。就好比,我们看晚会遇到精彩之处情不自禁地鼓掌,和被人像木偶一样领着鼓掌,感觉完全是不一样的。遇到后者那种情况,即使节目真的精彩,心里也跟吞个绿头苍蝇似的。

除了名不正言不顺,这发文立碑执行起来也面临重重悖论。首先是经费来源。对于网友“劳民伤财”的质疑,相关负责人回应称,按规定每座碑的费用大概为300至400元,“肯定不会让当地百姓掏”。然而,公共财政负担,难道花的就不是纳税人的钱,就不会“劳民伤财”了?其次是立碑对象。相关负责人称,立碑主要针对的是社会力量、民营企业出资修塘堰,不过也确有为政府工作组修塘堰立碑的情况。试问,政府工作组前脚张罗完挖塘,后脚再忙着为自己立碑,这怎么看都像一出自导自演的作秀闹剧?

“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老百姓的夸奖”。大禹没有为后人留下石碑,其治水的故事却是代代相传;焦裕禄的名字没有刻进石头,但县委书记的榜样已然在人们心中“不朽”。政府发文立碑从表面上看是政绩工程,实则折射出角色定位的错乱。在经济学上,整治塘堰,兴修水利,这些农业基础设施原本就属于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是公众理应享受的社会资源。但在某些部门和领导的意识中,政府高高在上,干部进村挖堰塘是一种赏赐,老百姓理应感恩戴德,立碑鸣谢。只怕这发文立碑,会把整治塘堰的好事变坏事,进而割裂干群关系,丢掉老百姓的口碑。

唐代诗人白居易曾写下一首《立碑》,称立碑歌功颂德“岂独贤者嗤,乃传后代疑。古石苍苔字,安知是愧词”,并认为立碑未必可留名,品德高尚,施行仁政才能流芳百世。嗟乎,1000多年前古人笔下讽刺的现象,依然在今天文明社会上演。倘若诗人地下有知,又将作何感想?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