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福于民的实事也应有必要的“张扬”
www.fjnet.cn?2012-04-20 15:36? 徐云鹏?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近期青岛五市七区今年展开如火如荼的“植树增绿”工程,投入资金四十亿元,希望在“在2014年建成‘国家森林城市’,五年再造一个新青岛”。与此同时,市民的质疑甚至不满情绪却越来越强烈,在网络上也引起广泛关注。(4月19日 中国广播网 ) 人们常用“气得眼睛发蓝”来形容心情愤怒的状态。青岛投巨资“植树增绿”,市民为何“眼睛发蓝”?一句话,决策不民主,信息不公开,群众不知情,自然就不领情。看来,即使是做造福于民的实事,也不可缺少必要的“张扬”,即耐心细致的宣传解释工作。 舆论先行、宣传群众是完成任务的中心环节,也是做好工作的宝贵经验。把好事实事做在明处,甚至大张旗鼓地宣传造势,并非完全是图乞邀功炫耀,往往是让群众了解做事的动机与目的,知道这件事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进而赢得他们的理解与支持。否则,就难免会遇到类似青岛“植树增绿”工程的尴尬:投入40亿“植树增绿”造福市民,可市民非但不领情,反倒非议纷纷,热脸贴到了冷屁股上。 市政建设与市民切身利益紧密相关,引起特别关注这也正常。然而,“植树增绿”工程不正常的则是,决策前,没有事先听证,缺少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切实珍惜民力的决策步骤和工作方法,忽略了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决策后,不仅没有向群众宣传任务,使之知其然,而且也不阐明事理,让群众知其所以然,一直都蒙在鼓里。工程建设中,面对公众不断增多的质疑,仍然闷不作声,尤其是发生“毁草种树”误会之后,信息救赎仍然无动于衷。面对公众质询的时候,无论市政热线还是园林局都没给出回应,甚至是“这个事儿已经定了,你问这个干什么?”,“这个事儿不归我管”,傲慢得很。 老百姓看事,既不看宏观,也不看微观,爱看直观。他们对“植树增绿”可能绝对欢迎,但当发现一些地方植树密度超过了想象,高架桥下背阴处栽上的新树又被挪走了,部分树木挤占了本不宽敞的人行道,燕儿岛公园丧失了“应急棚宿区”功能,从青岛开埠起就有的汇泉广场的草坪也被市民指为“毁草种树”,市政府门口一个公交车站被新栽下的小树挤得只剩下站牌,等等。这样蹊跷的“植树增绿”工程,难免让市民疑窦纵生,十分气愤。 还有,为什么要采取“高大密厚多彩”的栽种模式,这个原本应该反复向市民解释清楚的问题,却只是市园林局局长回答记者采访时的作答:“主要原因是增加阔叶量,以净化空气。增加阔叶树的量可以增加绿量,增加对氧气的释放和二氧化碳的吸附。特别是颗粒物的吸附,就我们通常说的PM2.5的吸附作用是非常强的,他比草皮要强了50倍,因此密植是科学密植,合理密植,而不是无度的密植。”类似这样具体解释,为什么就不能面向市民呢? 重行动、轻解释、避监督是一些民生工程饱受群众质疑的根源所在。确实,许多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仅仅有良好的初衷是远远不够的。即使目的是有利于城市环境,也不等于具体行为就具有了科学性、合理性、经济性和环保性。因此城市管理者或决策者,只有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民主决策,信息公开,宣传解释到位,真正实现政府权力与公民权利的良性互动,才能把自己所做的实事办成群众喜欢的好事。 18日晚十一点刚过,青岛市政府在官方微博承认在“植树增绿”的过程中,存在“局部区段栽植(树木)过密、设计方案公开不及时、前期论证不细致、与市民沟通不主动”等问题。市民的诉求终于等来了政府的回应,但愿这是做好“植树增绿”的开始。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4-20]青岛植树风波凸显“开门决策”之必要
- [ 02-03]新年义务植树更要平常管树
- [ 03-14]“植树”变“养树”,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创新值得效仿
- [ 09-16]万顷良田改植树官员的“粮”心犹在
- [ 03-14]“植树造零”的作秀尴尬,我从来都懂
- [ 03-12]“穿鞋套戴手套植树”折射责任缺失
- [ 03-12]穿鞋套植树的“杯具”
- [ 03-21]蕴藏在植树里的循环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