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不要误读专家“一天六个胶囊勿恐慌论”

www.fjnet.cn?2012-04-20 17:35? 徐志翔?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4月19日,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孙忠实在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时说,一天吃六个胶囊,一天三次、一次两个,没有吃掉多少铬。所以,要冷静,不要恐慌,不要把药用空心胶囊铬超标说成很大的危害。(4月20日人民网报道)

在“毒胶囊”还没有铲除殆尽,公众的怒火还没有熄灭的时候,专家孙忠实的“一天吃六个胶囊没事论”,立即遭到全国网友、公众的炮轰,从网友的跟帖看,多次是持反对态度,其言辞之激烈可以说得上是义愤填膺。

遇事要冷静,发表观点前要认真思考。笔者细心看完这则新闻后,认为孙忠实的话并没有什么不对。他只是站在科学的角度,提醒人们不要过度恐慌,这不等于说,鼓励胶囊生产企业“用工业明胶做胶囊”。

事实是,如果没有专家告诉我们的这点基本常识,就可能出现人人恐慌,因我们多数人都吃过胶囊药剂,如果整天诚惶诚恐,肯定影响到工作、生活、学习。这也不是我们多数人希望的、想要看到的。孙忠实是卫生部全国合理用药监测系统专家,他的话是有一定权威性的,我们难道连一个专家的话不信,反而相信市井上的“小道消息”。他只不过从自己的专业角度,对目前人们的恐慌心理进行疏导。他所说的话,就和他的名字一样,是忠诚老实的,也是实话实说吧!

专家不但要专业知识,更要有良知。我们有些网友认为,孙忠实专家缺少专家的职业道德,昧着良心说瞎话,这是对公众健康的不负责任。我们理解一些网友的言词,但更要劝导网友,我们要冷静地看待孙忠实专家的话,进行认真的解读的,更不能断章取义,这种习惯性的“误读”也是害人的。

我们过去有不少这方面“误读”教训,甚至一些网友对专家的话还没有看完,就习惯性地质疑、指责,反而,让公众误读了专家的本意。面对专家的一些观点,我们要从正面进行解读。

我们还应看到,多数专家还是有基本社会良知的,他们在公共安全上发表的言论是负责任的。他们有及时告知公众相关食品安全的义务,更有告诉公众事实真相的职责。人民群众需要的正是这样职业道德高尚、业务水平精湛专家。但无论什么职业、行业都有害群之马,所以我们对一些伪专家的话,也不能全盘接受。

食品、药品安全,关乎民生大事,不但要求专家有科学严谨的态度,更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水准和扎实的业务知识,更要有社会良知,这点什么时候都不能丢失。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