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油条哥”:庸常的善,无需抒情

www.fjnet.cn?2012-05-21 08:19? 佘宗明?来源:华西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道德焦渴”与“模范频现”,似乎成了时下颇堪寻味的循环圈。因为道德氛围稀薄,人们俨然习惯了,将“道德标本”视作熨帖心灵的鸡汤。“油条哥”,就是这样一碗道德汤汁。“油条哥”名叫刘洪安,在河北保定做早点生意的他,今年春节过后,每天坚持用新油,不用一滴复炸油。为让顾客监督,他还贴出验证方法,提供“验油勺”。此举备受网民热捧。

道德抒情,沿着“贴标签”“唱赞歌”的一贯路径,将“油条哥”推上高台:就像对“最美××”“薯条哥”之类的命名,公众将道德践履跟“小人物”的身份标记粘连,进而描摹出一个人格崇高的道德样本,并大谈其“示范效应”“正能量”。

不得不说,“树典范”有着积极意义。任何懿行,都是给道德大厦添砖加瓦。不少善举,经由传播,会散发出可观的道德热量,激励人们向善。聚沙成塔式的善行汇流,提升社会的道德浓度。而道德涸土的滋养,也亟需一缕缕“甘霖”的灌注。

可一再的抒情,或将阻滞“标本”的意义扩散。人们对世态的感知,从来都不是源于虚妄的榜样宣传,而源自亲身体认。说起来,“油条哥”并不是英雄叙事中的“主角”,而是普通的邻家好人形象。他所做的,“安全用油,杜绝复炸”,无非是律己从严,将“食以安为先”的虚化口号,落实到自身的责任践行上。这说不上“崇高”,恪守严格的食品安全标准,不过是商家必需的品格。

“寻常事”,却有新闻价值,只因常识缺席。公众礼赞“无人售馍”“杜绝复炸”,就植根于乖谬的现实生态——信任断裂、信仰迷乱,造就了价值失序。于是乎,将“庸常的善”当成精神图腾。

有网民说:“油条哥”卖的是良知,倒的是隐患。此话不假,但之于“油条哥”本人,这也许只是在“对得起良心”和“谋长远利益”间,寻找平衡点,压根就不值得“盛赞”。他卖可靠的油条,初衷与“给道德充饥”无涉,纯属对公众安全的敬畏,对“做良心生意”的理念认可。事实上,他种下善因,结出善果:诚信资本,转化成了口碑筹码。

或许,在热捧“油条哥”之后,公众会将“议题靶心”转向宏观命题——食品监管的归位、市场伦理的重构等等。但制度“链接”着人心,在制度只能“增量完善”的情境下,我们不能忘记,自我的良心制衡与底线恪守。毕竟,我们无法抽身于“伦理重构”外,而道德践履,本不该有“旁观者”。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