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爱心绑架”能有多少“爱心”成分

www.fjnet.cn?2012-06-01 13:43? 玫昆仑?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报载,过100元的学生,将受到学校统一表彰,拿到奖状。那捐钱少于100元的呢?“那孩子就只能眼巴巴看着自己的同学走上领奖台,心里又难过又委屈地说,我爸妈怎么不也多捐点呢!”市民廖先生(化名)感叹,他还第一次听说学校捐款竟拿“荣誉”做筹码。(见5月31日的《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日报》)

老师动员学生捐款,献爱心,本无可厚非。问题是,捐款100元以上可以上台领奖,实则是把捐款当拿“荣誉”的筹码。殊不知,这种做法,是在表扬经济宽裕家庭的学生的同时,变相批评了贫困家庭的学生。不仅会误导学生认为爱心有大小,使学生对慈善产生误解;而且会让捐款少的学生“没面子”,让其他同学面前“低人一等”。这无形之中伤害了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即便没有伤害,也容易诱导学生之间进行攀比,对他们人生观的健康形成极为不利。

爱心无大小,爱心不能用金钱来衡量。捐款表达爱心,无论能力大小,只要尽心尽力了,一样值得尊重。就像富人捐100万元与乞丐捐10元一样,同样令人敬佩。否则,若按捐款多少进行奖励,无疑是对捐少者的变相讥讽,使爱心捐款变味,失去爱心的本意。

当然,爱心需要鼓励,但并不是凭借捐款多少来进行奖励。否则,就是向学生施压,拷问学生为什么不多捐款。不仅背离了捐款行善的本意,也让捐款的慈善精神在这种奖励中被抽空。毕竟,献爱心设置条件,鼓励爱心也设置门槛,无疑是在强迫献爱心,绑架爱心,自然会使爱心失去应有的本性与活力。

事实上,学生没有收入来源,即使学生家庭可以捐款,但每个学生家庭经济能力高低不一,一些学生家庭还很贫穷。若拿“荣誉”当筹码,诱导学生捐款,必然会加重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伤害群众的感情。

可怕的是,在现实生活中,像这样把慈善与某某挂钩进行“绑架”的事例太多了。如把慈善与三好生挂钩;把慈善与感恩挂钩;把慈善与毕业证等。如此两者挂钩了,就能够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了?不用回答,大家都知道,这只不过是完成了班级的捐款任务,提升了学校的校绩。殊不知,如此“爱心绑架”,往往会把学生家长逼到两难境地:捐多吧,自己拿不出来;捐少吧,怕孩子“伤不起”。而学校是教书育人的地方,捐款献爱心,本身就是一种教育;若在捐款上实行“爱心绑架”,只会阻断学生的纯良愿望,割裂学生天真的眼光。这样的教育是该反思了。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