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大卫雕像的“马赛克”遮住了谁的私处?

www.fjnet.cn?2012-07-11 07:22? 程思明?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7月9日,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建馆100周年的纪念日,国家博物馆同时推出意大利文艺复兴名家名作展。昨天中午11点49分,央视新闻频道新闻直播间的新闻报道播出时,现场展出的米开朗基罗著名雕像大卫阿波罗生殖器部位被打上马赛克。(2012年7月10日《武汉晨报》)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佛家碣语早已表明,只有心存善美,才能远离污秽侵染。虽然这种理想化的境界放之于世俗社会有些不合时宜,但却向我们昭示,对待艺术品的鉴赏方面,切莫只看到局部,而忽略艺术。

即便是因民众对于审美价值、艺术欣赏具有不同理解,但是,此番央视对于艺术品“私处”打“马赛克”的做法,还是激发了民众的争论。事实上,对艺术品过多的“遮羞”,不仅不能起到一定的效果,反而可能会激发民众过多的遐想。

先是之前“新《水浒传》将饮酒场面打马赛克”,遭遇民众“制造噱头”的指摘;而后,“央视播大卫雕像打马赛克,3小时后复播去除”更是难逃“搁置民意、歪曲艺术”的谴责。而此次“马赛克”事件,所折射出来的正是长久以来令国人讳莫如深的“涉性”问题。

如果说之前国人对国外艺术的不甚了解,把裸体雕塑归为“很黄很暴力”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原因,那么,在当前信息开放、文化多元化的中国,竟然还能发生这样一个“欲盖弥彰、阻塞敏感”的“遮羞”行为,难免会让人认为这是一种历史倒退。

作为文艺复兴的艺术品,米开朗琪罗所塑造的大卫雕塑,表面上看是对古希腊艺术的“复兴”,实质上标志着人们已从黑暗的中世纪桎梏中解脱出来,夸张的人体结构歌颂的人性和勇敢之美,这也和当代社会中所崇尚的自由、理性等人文精神精神暗暗契合。

然而,就是这样一个甚至连中学历史教科书都早已收录的艺术雕塑照片,却遭遇马赛克对“私处”处理,这不仅是对艺术作品的亵渎,也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民众的艺术追求热情。

不可否认,由于传统文化的侵染,国人对于艺术的理解往往停留在身体层面。有关这方面的现象,鲁迅在其《而已集·小杂感》中就曾谈到:“一见短袖子,立刻想到白胳膊,立刻想到全裸体,立刻想到生殖器,立刻想到性交”。但是,不能因为个别民众的思想偏差就一概把艺术作品以遮羞来处理,这样的选择性失明只能起到反面的宣传效果。

对艺术品的局部处理,看似遵循了电视制作人的职业道德,却在一定程度上因“被代表”民意而陷入舆论的纷争。而央视先后两次对大卫塑像的不同处理,也验证出当前有关“艺术”和“黄色”界限的缺乏所导致的思维错乱。因此,只有遵循民意和法律标准,逐步完善艺术品“裸露尺度”的分级制度,才不至于今后发生此类事件。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_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