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当眼保健操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www.fjnet.cn?2012-07-19 07:38? 单士兵?来源:燕赵都市报 我来说两句

中国人从小就在听话教育的引导下,经历过太久的人格改造,慢慢也失去对很多问题的是非判断能力,包括生活方式的选择。

中国有很多事物,在世界上都体现着惟一性。比如,全球只有中国青少年在做眼保健操,而且一做就是49年。近半个世纪过去了,眼保健操到底有没有效果,教育部7月17日表示,目前已在组织相关眼科专家对此作出解释,会尽快向网友公布。

说不清眼保健操的效果,但可以说清中国青少年视力健康问题。这些年,中国青少年近视率是不断攀升,这样的现实需要反思。反思的结果,一些人开始拿眼保健操说事。

现在很多中小学生做眼保健操,不仅因为有学校规定约束,而且很多学生已形成习惯,主动以做眼保健操来希望缓解疲劳了。也不仅是青少年在做眼保健操,无数成年人,甚至老年人,也把做眼保健操当成一种生活必修课。这意味着,当初一个人自创的眼保健操,在被强制在全国推行之后,如今已经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尽管这些年眼保健操屡遭质疑,尽管卫生部门和医学界始终不能提供足够权威的论证结果,甚至也没有任何研究机构去检验做不做眼保健操的区别,拿出独立的调查结果,可是,中国人依旧在习惯性做着眼保健操。甚至,一些人揉按眼睛的双手并不洁净,还很容易增加眼睛感染和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当眼保健操成为了一种生活方式,只要有质疑眼保健操声音泛起,就会遭遇很大的民意抵触。这就是生活方式的力量。这种力量,是固化的,是持续的,是坚硬的,是难以改变的。但,也可能是悲哀的。

生活方式有好坏区分。我们都知道,富贵病、肥胖症很多都是源于好吃懒做,那肯定不是好的生活方式。于是,在认清生活方式的好坏之后,才可以去提倡相关生活方式的革命,也就是可以坚决捍卫什么,坚决抵制什么。

很遗憾,今天中国人选择一些生活方式,竟然是迷茫的,是盲从的,是不明是非的。眼保健操就是最典型的事例。一个人的没有经过验证的东西,在教育行政力量主导下,最后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生活方式,不管在世界上具不具有惟一性,也足够称得上是一种奇迹了。生活方式没有科学界定,分不清好坏,就不知道应该捍卫与抵制,只能跟着感觉走,这样的群体性悲剧,到底根源在哪里?

归根结底,这还是因为,中国人失去太多的独立精神,中国人失去了太多的觉醒意识,在对待很多问题上,都显得麻木呆滞,掉进了固化思维,甚至出现了“集体无意识”。太多的权力干预之下,上面要怎么做,下面就怎么执行,懒得去想它是对是错。中国人从小就在听话教育的引导下,经历过太久的人格改造,慢慢也失去对很多问题的是非判断能力,包括生活方式的选择。

生活方式需要转变,生活方式需要革命。这一切的前提,都需要让生活在这个时代的人们,明白到底什么才是科学的、正确的、先进的。很显然,这就需要人们能够及时准确地获取权威科学的信息,更需要人们可以依据这些客观真实的信息做出独立自主价值判断,而不是被权力干预和捆绑。全面否定眼保健操当然不对,但是对于那些想知道眼保健操到底有何效果的人,用权威说法为其答疑解惑也没什么不应该。

  • 责任编辑:邓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_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