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妨对女博士多一份宽容
www.fjnet.cn?2012-08-09 09:43? 王传合?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其实,对于女博士的此种做法,人们大可不必如此“敏感”。 按说,这件事情本来是再平常不过的,只因当事人是研究生,并且是位女博士生,这事态似乎就严重了,为此让很多人感到不可理喻,甚至于气愤不平。 无须把简单的问题看的太复杂,透过这起简单的事件引发的遐想和争议,既折射出教育制度存在的弊端和道德水准不高的问题,亦反映出人们对博士生的偏见。博士生虽然不同于普通民众,但也是一个正常的人,一个拥有向往,拥有梦想,努力寻找属于自己生活和理想的人。都是平常人,博士生也有喜怒哀乐、七情六欲,在特定的环境,情绪一时失控也是难免的。这与学历高低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想想看,我们每一个人的一生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缺,各种各样的不如意时常伴随。而每一个人也在不断地时常犯错误,尤其是在当今这个瞬息变化的社会环境。为此,当别人有不如意和犯错误时,尤其需要社会和公众的宽容和理解。只有这样,才会使当事人本人吸取教训,回归社会。 换个角度看,无论如何,这位女博士还是来到了贫困县搞调研,这相比那些对深入贫困地区不屑一顾,整天坐在办公室或研究室高谈阔论的所谓专家和学者要强出许多。 从整体上看,女博士生总归是“初出茅庐”,难免有心情浮躁的时候,社会和公众给予的应该是更多的保护、关怀、理解、宽容。给予他们和别人一样的机会,真诚对待他们,不要抱有偏见。康德认为,正义的绝对原则永远是:人是目的。作为目的的人,不是抽象的人民,而是有生命、有感情、有情欲、也会犯错的个人。所以,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理解,多一份信任,多一份友爱,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当社会和公众对女博士生的抱怨和道歉都予以认可并感觉习以为常的时候,和谐、健康的理性社会也就指日可待了,我们的生活就会变得更加美好。 当然,作为高学历的博士生,也要防止心理错位,避免情绪浮躁,善待别人的批评。不仅对博士生是这样,对我们每一个人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09]立体观察女博士生“死都不下基层”言论
- [ 08-09]批判“女博吐槽”更应制度反思
- [ 08-08]女博士"死都不再下基层"的出路在哪?
- [ 08-08]女博士的矫情你要听得懂
- [ 08-08]女博士“吐槽”的理想与现实
- [ 08-08]女博士贫困县调研后称死都不再下基层引发热议
- [ 05-06]成都在读女博士偷窃上瘾 只为追求心理满足
- [ 03-04]蒋海鹰代表:女博士近30岁才工作55岁就退休实在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