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发展是复杂的代价权衡
www.fjnet.cn?2012-10-26 16:23? 肖 畅?来源:长江日报 我来说两句
国务院24日召开常务会议,讨论通过《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意味着暂停的国内核电建设将正式重启。 福岛核泄漏事故之前,我国核电建设发展一度增速,据《经济日报》报道,2009年我国已成为世界核电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如今,核电规划要对这种超常态势进行纠偏,基本原则正是稳妥恢复、科学布局、提升门槛。 核电安全问题异常重大,但不能说以前就忽略了此问题。一直以来,国家对核电业就是采取“有限发展”的方针。只是,随着能源危机问题的加剧,发掘、推动清洁能源成为新的能源目标,以及各地呼吁发展核电的声音高涨,核电建设的政策开始逐渐放宽。如今,宽松的政策再次收紧。历史地看,我国核电政策在宽、紧之间徘徊,既不是一路跃进,也非长期谨慎。 不止是中国,世界各国核建设也都是曲折中前进,有时迅速,有时迟缓甚至停滞。人们惧怕核事故的惊人危害力,却也渴求核电的巨大能量;人们不断更新换代核技术,却对哪怕是极低的事故概率忧心忡忡。曲折前进的核事业,正体现了人们对能源发展与能源代价的复杂权衡。这种权衡因不同时期的社会问题、政策目标、民意等等所影响,但很难说哪种是决定因素。 这次核电规划说,三年内不安排内陆核项目。不安排内陆核项目,那沿海是否就最合适?以沿海人口密度、经济聚合度来衡量,再考虑到核危害的转移及其周边关系,代价也不低。内陆或者沿海的布局,只是体现对风险代价的不同选择,而非真正杜绝代价。正如是否要以核电取代火电、水电,以及快速还是稳妥的发展核电,都只体现出对环保、生态、核事故、社会影响的不停取舍,反复取舍,但唯一不能取舍的是能源本身。根本上,能源是现代性社会的特殊问题。 2010年国家能源局公布的消息说,我国在建核电项目20多个,占世界在建规模的40%,也就是在建规模世界第一。但是,真正建成与正式投入使用的只是秦山、大亚湾等几个。而据2012年的数据,我国核电发电量只占总发电量的百分之一点几。我们多大程度上享受了核电的好处呢?公众也会有自己的权衡,民意对发展核电的抗拒,来自对危害的不可预知,以及实际核能福利没有体现。 核电能源巨大,也足够清洁,但核事故一旦出现就是爆发式的。传统能源则面临着环保问题,这些环保问题是持续而累积的,在量化累积的意义上,又未必是相对较弱的问题。除了核电,我们在其他项目上也面临着同类的问题。各种项目都是为了发展,专家总在为民众答疑解惑,但各项目潜在的代价却始终埋伏于民众心中,这种焦虑没办法通过科学知识排遣。也就说,我们还停留在一个专家治国的思维中,并没认清现代社会的全部复杂性。 今天,我们已经被能源捆绑,只是在权衡能源发展的代价,试图做出最优化的取舍,取舍因时因地而异,这表明能源、社会之间始终存在复杂与紧张的关系,也是现代性问题的一种体现。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6-17]直接上牌能否让新能源汽车大卖
- [ 10-20]笑话!美国调查中国清洁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