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居民收入跑输GDP是一道民生考题

www.fjnet.cn?2013-02-01 11:29? 叶祝颐?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目前,已经有30个省区市发布了2012年G D P数据,其中24个省区市发布了去年的城镇居民收入数据。根据统计,扣除物价因素后,城镇居民收入实际同比增长速度高于和低于当地G D P增速的各占一半;尽管年初各地普遍提出了今年收入增长要超过G D P的目标,但是经济学者对这些预期目标能否实现并不乐观。他们认为,要实现 202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标,关键要尽快启动收入分配改革。(1月31日《经济参考报》)

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番。居民收入与GDP增长将实现同步倍增,释放出的民生信号让人期待。改革开放30多年的高速发展也为居民收入翻番提供了物质基础。但是,从半数省份城镇居民收入跑输GDP的现实情况来看,居民收入与GDP增长同步,十年实现翻番,任重道远。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说:“一国国民每年的劳动,本来就是供给他们每年消费的一切生活必需品和便利品的源泉。”其实,亚当·斯密的话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劳动者奉献了筚路蓝缕的青春与汗水,获取与劳动价值、社会发展相匹配的收入天经地义。尽管居民收入倍增可能会造成通胀压力。但是,如果居民收入滞后于GDP增长,跑不赢物价,或者说贫富差距扩大,显然不正常。居民收入十年倍增,关键要理顺收入分配关系,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初次分配兼顾公平和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缩小收入差距,让居民收入跑赢GDP,真正实现还富于民。防止倍增变“被增”。

居民收入到底该如何增加,更贴近民生,更公平合理。需要一揽子的制度安排。深化收入分配改革,给收入倍增列出时间表,是一条途径,但是政策关键在执行。对于工薪族来说,有待他们与用人单位在公平的劳资平台上博弈,不能让收入增长的好处被少数垄断行业与老板、高管独享,而让落在后面的人分享“被平均”的虚荣。全面落实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提高劳动者的议价能力。通过政府的强大执行力督促用人单位承担社会责任。做好“控高”、“提低”、“扩中”工作,让劳动者跑赢GDP,十分重要。

对此,政府应通过实际行动推动居民收入跑赢GDP。特别是效益不好的企业与中小型民营企业,要让他们给劳动者涨工资,政府尽职尽责,避免企业因涨工资承受太大的压力。虽说中央出台了一些减税措施。比如,上调增值税和营业税起征点,对金融机构与小型、微型企业签订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税,对微型企业免征注册登记费等行政事业类收费。但是从企业发展现状来看,中小企业压力仍然很大,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减轻企业税费负担还须继续加力。

要让居民收入跑赢GDP,除了涨工资以外,还需继续加大惠农、扶农力度,保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帮助他们尽快致富,缩小城乡差距。

在具体操作上,除了在职职工、离退休人员涨工资以外,提高居民收入的路径比较多。上海市政协委员刑普曾提出,给全国人民每人发放1000元以抵消CPI高速增长的影响。虽说发展成果不是靠全民发钱才能证明。但是全民发钱还富于民的思路可期。我们不奢望发达国家从“摇篮到坟墓”的高福利待遇,但是在国家财力允许的条件下,政府拿出资金补贴民众,减轻民众生活压力,值得认真去做。

政府在“提低”、“扩中”的同时,也要积极“限高”。人社部发布的2011年《中国薪酬发展报告》显示,我国企业工资分配的结构性问题突出,企业高管收入增长偏快,部分高管水平过高。同时,部分行业工资水平增长过快,水平过高,部分行业企业高管年薪上千万元。因此,对于效益好、工资高的企业尤其是国企高管,政府要加强收入分配调节,打破既得利益格局,规范企业高管薪酬,抑制部分行业企业工资水平过高、增长过快的趋势,缩小贫富差距。

政府除了做工资、补贴“加法”以外,还要做“减法”,让民众享受公共服务少掏钱不掏钱。比如,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加大公共事业投入,补齐公共服务与社会救助短板,提高公共服务与社会救助水平。让民众少掏腰包,也是在间接帮助民众收入跑赢GDP。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_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