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有种“衣食父母”叫污染企业

www.fjnet.cn?2013-04-17 17:34? 司马童?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记者在中西部采访发现,因为有“排污费”的收入,环保局成了创收余地大的“好单位”,人员严重超编。河南一位县环保局长透露,“县环保局目前有157人,其中行政编制11人,财政全供事业编制24人,剩下的133人均为自收自支人员。他们吃什么?只能吃‘排污费’。”(4月16日《潇湘晨报》)

但凡看到所谓的“负面新闻”,有关部门最为担心的,恐怕就是一些“不明真相”群众和读者的说风是雨、以偏概全了。因此,我愿意把从媒体看到的标题复制粘贴一下:《污染企业成一些环保局“衣食父母”》。如此,相信许多不在“一些”之内的“环保局”们可以安心了——瞧,那是在说别的地方,我们表示“情绪稳定”。

环保部门何以要向污染企业征收“排污费”?国务院《排污费征收使用管理条例》中写得明明白白,“排污费应当全部用于环境污染防治,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挤占和挪作他用。”但如今,“一些”靠吃“排污费”过日子的环保局被媒体揭曝后,至少引发了两股“思想波动”:一是部分向来在公众舆论前“抬不起头”的污染企业,现在终于可以“昂首挺胸”、“趾高气扬”了,因为它们拥有了一个新名字叫“衣食父母”;二是习惯了对“一些”环保局寄予厚望的市民百姓,则突然感到了“信心大跌”,且有可能把疑神疑鬼的副作用引向“一些”之外。

“一些”肩负保护环境之责的环保局,为什么令人诧异地反成了污染企业的“养活”对象?套用一种知名句式,可说是“成也‘排污费’,败也‘排污费’”。因为在“这些”地方(多属经济不发达),行政经费与排污费征管的“收支两条线”,通过缴入国库再作预算安排的“转圈程序”,往往又都“回流”到了环保部门手中。至于这些名曰用于环保自身能力建设的“排污费”,最终有没有挪作人员经费支出,常常就是一笔心照不宣的“糊涂账”。于是,在“以费养人,以人征费”的权力自肥中,“自收自支”的空间持续膨胀,到头来自然而然要向污染企业“喊爹叫娘”了。

环保部门徒具其名,污染越多却似“贡献”越大,这种假环保之名、行环保之害的监管怪象背后,说到底是机构臃肿的典型表现。倘若细细审查,那种自收自支人员占了七八成之多的“食污”、“食费”和“食罚”乱象,可能正在或者不断使得“一些”执法单位,奇怪而又“正常”地把执法对象视作了“衣食父母”。

别称“污染企业”,咱叫“衣食父母”。这不仅仅是称呼叫法的奇异变换,更隐喻了一种精减冗员、严肃执法的强烈呼唤。吃“排污费”的纸糊环保,其实就是在“吃掉”美好生态和环境。所以,比起其它形式的“懒政行为”,这种“污企”成“父母”的现实反串,遗害更是大焉。

  • 责任编辑:唐丽萍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_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