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难就业年”尤需机会公平
www.fjnet.cn?2013-05-21 15:14? 张 涛?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699万人是什么概念?比总人口数为630万的宁夏回族自治区还要多出69万人,这一群人正共同面对号称“最难就业年”的2013年。今年是建国以来大学毕业生最多的一年,教育部下发通知,规定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大力营造公平的就业环境。(5月20日《西安晚报》) 教育部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人,比2012年增加19万,再创新高;与此同时,对近500家用人单位的统计表明,今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约为15%。经济增长放缓,毕业生总量增加,结构性矛盾突出,重重压力下,社会就业体系能否做到对个体能力的客观检验,能否做到对机会公平的坚决捍卫就显得极为重要。 正如中国社科院社会学所研究员张翼指出,“中国梦有很多种梦,但是对于个人来说,他的梦想第一个是教育的公平,第二个就是初次就业的起点公平。”继高考“鲤鱼跳龙门”之后,就业是大学生们迎来的又一个重要拐点,也是阶层分化的关键分水岭。实现就业的难度有多大,维护公平的难度就有多大。因为是“最难就业年”,“官二代”的优势愈发明显,可以依靠父辈的资源在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抢先上岸;因为是“最难就业年”,用人单位就能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在人才市场上颐指气使,挑肥拣瘦……这些都对我们的工作提出了严峻考验。 其一,关口前移,铲除拼爹土壤。最近,年轻官员“火箭提拔”成为公众关注焦点,而追根溯源,恰恰是暗箱操作、萝卜招聘,使得他们能够顺利踏上仕途,搭上青云直上的快车。以往,这种丑闻大多是网友曝光、媒体跟进,有关部门再介入查处,不仅存在偶发性,也已经造成恶劣影响。应对“官二代”世袭,必须关口前移,从招录程序、信息公开、接受监督等层面,铲除拼爹土壤。一些地方采取面试全程录像、通过网络或电视直播的方式让社会监督,值得借鉴推广。 其二,禁设门槛,消除制度歧视。教育部日前下发通知,严禁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拿掉长期以来困扰大学生就业的“院校门槛”,赢得了社会好评。不过,对于毕业生来说,还有年龄、性别、户籍、身体特征等一道道门槛,横亘在通往工作的道路上。在反就业歧视法尚未出台的情况下,相关部门可以联合出台规定,规范各种限制条件,厘清禁止设置的“限制性条款”,为更多学生提供公平竞争的机会。 其三,举证倒置,遏制隐性歧视。随着法律完善健全,执法力度加大,显性歧视已经大大收敛,转而以隐性的方式继续存在。比如,有的单位在招聘时要求女性求职者承诺几年内不结婚生育,有的则是通过面试、体检等环节,把乙肝病毒携带者、外地户籍人员排除在外。隐性歧视让求职者防不胜防,也增加了有关部门的监管难度。对此,有必要引入举证责任倒置制度,对于求职者提出异议的地方,如果用人单位不能证明自己行为不构成就业歧视,就应当承担法律责任,从而有效缩小其自由裁量空间。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也许,我们无法承诺每个大学生找到一份自己满意的工作,但我们必须给他们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
- 心情版
-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5-21]就业难,年年难 今年又有哪些就业“奇景”
- [ 05-21]闽发布高校毕业生就业签约率情况
- [ 05-21]晋500名大学生陷“就业骗局”
- [ 05-21]最难就业季“文科女”沦为重灾区 屡遭性别歧视
- [ 05-21]福建省三举措推进今年就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