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人情消费高折射新农村建设短板

www.fjnet.cn?2013-06-26 17:47? 王捷?来源:解放日报 我来说两句

吉林省白山市江源区2010年进行的百户农民家庭抽样调查显示,2010年1月到10月,人均人情费支出达686.39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了103.28元,增长幅度为17.71%。(新华网2月20日)

不难看出,人情消费越来越大。原因有二:一者,人情送礼的名目增多了;二者,直系亲属、同事、邻居,各色人物的人情价码逐年升高,开支自然大了。

人情消费居高不下,善意地看,折射社会发展了,人们有钱办喜事了,乐于办喜事了。但同时折射社会关系比较庸俗,人情收礼泛滥,奢侈攀比成风。据2月16日《贵州都市报》报道,当地有人居然举办“母猪生仔宴”,借机收人情。

笔者认为,社会人情泛滥成灾是精神文明的倒退。责任在谁?有社会责任,也有政府责任。而农村人情消费居高,则意味着乡风文明建设不够,政府和社会还需努力。

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达到“乡风文明”,理当包括文明、节俭办喜宴。因此,在新农村建设的语境下,农村人情泛滥,政府责无旁贷,从某种角度而言,可以说政府存在责任缺位。

或许有人提出,人情消费是社会伦理道德问题,公权力不宜出面干涉。此话不假。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对人情消费坐视不管、毫无作为。笔者认为,政府可以组织和引导村民进行自我管理,引导村民理性消费人情、移风易俗。而这种行为本身就是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之一:管理民主。

而事实上,政府组织村民坐在一起讨论喜事怎么办,并就人情消费如何合情合理形成一种共识,然后以村规民约的形式体现出来,不仅不是滥用公权力,干涉村民自治,而且还是对村民的关心,是精神文明建设的职责所在。

当下,社会人情消费不堪重负,正是缺少一个基层政府组织村民自发讨论人情消费、制定村规民约的典范。谁来吃这个螃蟹?公众拭目以待。(王捷)

  • 责任编辑:林洪熙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_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