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要拿官帽来保证城市内涝无伤亡

www.fjnet.cn?2013-07-16 07:21? 涅水缨?来源:京华时报 我来说两句

近日,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印发了城市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编制大纲,要求各城市发生超过城市内涝防治标准的降雨时,城市运转基本正常,不得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此外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36个大中城市)中心城区能有效应对不低于50年一遇的暴雨。

逢雨必堵、内涝夺命,悲剧表面看与天灾有关,其实质却是不折不扣的人祸。为什么中国的城市普遍怕雨,轻易就患上了“逢雨必堵必涝”之症?我以为原因有三:其一是城市规划过于短视,排水标准设计过低,城市排水系统先天不良、排水能力严重不足,导致大城市病出现;其二是城市发展挤占河道湖面、破坏水环境情况相当突出,人为破坏了大自然自身的“排水系统”,使城市积水无处可排到处遇堵;其三是城市建设长期存在“重建筑、轻市政”“重地上、轻地下”弊病,不少官员热衷于“把钱花在脸蛋上”,造成城市地下管网及排水防洪系统建设严重滞后;其四是城市公共应急能力不足,遇到暴雨等灾情手忙脚乱,不能及时发出预警预报,不能有效组织人员疏散、进行交通疏导,混乱无序的城市管理只能加剧灾情蔓延。

靠什么确保“城市内涝无伤亡”?从长远看,需要每一个城市都能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及城市防洪需要,进一步完善规划、加大投入、更新设施,处处都能以排水设计、建设及使用标准的“最高上限”,最大程度提升城市排涝能力。然而就现实存在的突出问题而言,尤其需要城市管理者切切实实地转变政绩观念、树立责任意识、克服短期行为,真正将关注的目光由“地上”转入“地下”,将城市排水系统建设排上重要议事日程,把提高城市防洪应急处置能力作为提升城市管理能力的重要内容。

换句话说,如果不加大对城市“地下”工程建设的政绩考核力度,不动真格地把官员们头顶的乌纱帽与城市排水、防洪及“城市内涝无伤亡”要求挂钩,红头文件里即使写下再多的“确保”,也只能沦为空话。城市建设首先要以人为本,一个日新月异发展的城市,如果连暴雨都抵挡不了,在暴雨中连公民生命都保护不了,那些官员们何以心安?

摘编自《法制日报》7月15日 文/涅水缨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_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