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摔婴案丢失的公信亟待修复

www.fjnet.cn?2013-08-20 07:52? 傅达林?来源:京华时报 我来说两句

对“民警摔婴”事件的调查,应当从民警个体层面进入领导责任层面,重点追查“有案不立”背后的种种怪相。

备受关注的“民警摔婴”事件,进入了全面调查阶段。摔婴警察已被刑拘,林州市公安局局长和政委被停职,调查组已进驻并展开调查取证,将对案件背后相关责任人进行责任追究。安阳市委表示,公安机关必须就摔婴事件道歉。

这是一种再熟悉不过的处理程序,近年来的一些执法恶性事件,基本上都是按照这样的路数,完成对舆论监督的回应交代以及执法形象的自我修复。只不过在调查中,事实真相究竟能还原到什么程度,责任追究最终能到哪一层面,公权力机关的公信力又能恢复到几成,则往往充满着诸多不确定性因素。

一起涉嫌民警犯罪的刑事案件,在经过长达31天的隐藏之后,终于在媒体曝光、舆论监督下,重归依法处理的轨道。接下来对摔婴民警的刑责追究,自然会按照舆论期待的逻辑发展下去,只是这种原本偶然性的正义救赎之路,传递给大众的乃是阴冷的心理暗示:执法者犯法,如何与庶民同罪呢?

要真正实现正义的归复,首先离不开对真相的全方位展示,任何细节上难以自圆其说,都可能引起公众对真相的连锁质疑。本案舆情发酵不到几日,便呈现出诸多疑虑。例如,原本应立案侦查的刑事案件,是如何进入关禁闭15天的内部纪律处理程序的?事发当晚的报警记录缘何不见踪迹?两位出警民警的手机又为何均处于关机状态?从这些疑问当中,我们不难感受到外界接触案件真相之难,似乎总有一道无形的墙阻隔在舆论监督前面。

对案件真相的调查,不仅要求调查主体能够身份中立,而且还应防止官方垄断信息资源,不向社会公开任何接近真相的信息渠道。由官方垄断真相调查,必然导致民众对官方结论“不信也得信”,这种缺乏信息选择权的强迫真相输送,最终只会导致公众反感,加深舆论的不信任鸿沟。本案中,所有的疑点已不光是指向摔婴警察的违法犯罪,而是指向公众心里的一个必须得到回答的诘问:在企图将一桩刑事案件抹平的官方行为背后,是否隐藏着渎职和包庇犯罪?

对“民警摔婴”事件的调查,应当从民警个体层面进入领导责任层面,重点追查“有案不立”背后的种种怪相。如果一味抱着闭门调查的思路,千方百计阻止信息外泄,进而将正义归复仅仅止步于涉案民警的定罪量刑,而对有关领导的法律责任避而不查,或继续延续以纪代刑的处理方式,那么这种处理的警示和反省效果就不可能太有效果。

本报特约评论员傅达林

  • 责任编辑:林雯晶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_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