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小三广告”拷问商业炒作底线

www.fjnet.cn?2013-08-21 09:52? 陈广江?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我来说两句

8月20日《南方都市报》GA16版整版刊登一篇广告,内容只有几行字:“前任张太:放手吧!输赢已定。好男人只属于懂得搞好自己的女人!祝你早日醒悟。搞好自己,愿,天下无三。张太”。这起“疑似小三在南方都市报发广告告诫前任”事件,消息一出即引爆眼球,轰动整个广州,在新媒体上被疯狂转载。

这几行字包含的丰富信息量足以让人浮想联翩。转正“小三”对原配的广告宣言恰似“最后通牒”,以一种让人意想不到的方式,把两个女人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摆上了公共话语平台,再次引发人们对“小三现象”及婚恋道德的争议。

不过,很快,这则“小三广告”就被商界和媒体界人士证实为一场精心策划的商业营销活动。多个实名认证的微博揭露,该广告系某化妆品的商业炒作,据说有连续若干篇,形成轰动效应后才引出该化妆品产品。无疑,这一悬念创意广告赚足了眼球。

从常理上讲,除非脑子进水的人,才会花高价(传言花费20万左右)去做挑衅一般婚恋伦理,且花钱做的广告对方未必能看到。广告中出不仅两次出现“张太”,且“搞好自己”的广告语也暗示了美容化妆的意思,所谓“小三广告”很可能是媒体和广告商一次毁誉参半的合谋炒作。

随即,商业炒作的底线及媒体的职业伦理操守成为争议的焦点。有人认为,这则创意广告使传统媒体一举颠覆了互联网新媒体,也再次印证了传统媒体“搞好自己”的价值。不过,更多人认为,以“小三”为噱头搞商业炒作过于低俗,媒体丧失了职业操守,广告商挑衅了社会基本公共伦理。

商人要赚钱,媒体要创收,但广告炒作的底线在哪里?毋庸置疑,这个底线一定存在。《广告法》规定,广告内容应“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不得“妨碍社会公共秩序和违背社会良好风尚”。虽然“小三广告”与法律精神不符,但由于法律条文比较笼统,在具体操作层面往往陷入僵局,更像是“打擦边球”。

“小三”是社会客观存在的现象,虽不违背法律,却关乎社会公共伦理和婚恋道德。婚姻不是女人之间你死我活的争斗目标,获得幸福婚姻的方式也不是仅仅通过外在容貌。而这则“小三广告”大肆渲染女人通过容貌赢得男人和婚姻,确有歧视女性的嫌疑,也歪曲了婚姻所固有的权利义务关系,甚至是对婚姻的一种亵渎。

“小三广告”虽赚足了眼球,却违背法律精神,背离社会公德,再次拷问了商业营销的底线问题。在“眼球经济”时代,无论是广告商还是媒体,都要有底线意识,不能为了目的就不择手段。

  • 责任编辑:刘玮
  • 打印
  • 收藏
  • 【字号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
页面无法找到_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
 
页面没有找到,5秒钟之后将带您进入首页!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151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
全国非法网络公关工商部门举报:010-88650507(白)010-68022771(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