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调侃防霾,不如把握科普良机

2013-12-12 10:06? 姚友明?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近日,多地遭遇“重霾”,有网友自制多种防“霾”神器,为严肃话题增添了几许欢乐气息。但是,在环境问题受广泛关注的今天却如此娱乐,在民众健康焦虑不断升级的当口却嬉笑怒骂,这多少让人觉得有些不合时宜。

“十面霾伏”的视觉观感本就令人不安,“自强不吸”的呼吸之痛也正不断刺痛着公众的神经。在雾霾天里传播的新闻,本应该像其他信息一样以消除人们的不确定性为根本目的。然而环顾四周的网络舆论场,却发现本应严肃发布的信息都被淹没在谣言与所谓的“幽默”之中:有网友自制过滤嘴鼻塞并声称其可防“霾”,有媒体甚至开始列举雾霾给中国人带来的更平等、更团结等五大好处……在“娱乐至死”的背后,潜藏了公众更多的恐惧与不安。

事实上与民众高涨的环保热情相比,我国公众的环保素养则明显掉队。雾霾天里网上“叫骂”的多,在公园里、广场上继续盲目晨练的大爷大妈也不少。有数据显示,我国城乡居民中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仅逾8%,科学素养水平远远落后于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美国著名传播学者拉斯韦尔在分析大众媒介功能时曾指出,媒体有传播知识、价值以及社会行为规范的功能。在民众健康素养还很低的前提下仍以调侃、娱乐化的方式解读雾霾,这显然违背了大众媒体的基本准则,如果填不平环保素养这块“洼地”,那么科学防控雾霾、降低伤害便很难被真正提上日程。

防霾需要公众秉持科学、审慎且明辨是非的态度,更需要大众媒体恪守职业操守,提供严肃、准确且稳定的信息流。多一些科学求证,少一些聒噪吹风;多一点指点建议,少一些急功近利。这并不是一个适合调侃的好话题,但确有理由成为一个全民科普的好时机。(作者系新华社记者)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