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社会恐慌的“咕咚效应”何以求解

2014-03-17 09:54? 吴梅花?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3月15日上午,广州沙河大街某服装城,有保安员抓获一名小偷。该小偷突然大喊一句“有人砍人”,竟引起周边群众向四周跑散。类似的人流恐慌急聚事件,当天中午又在荔湾区上演了一回。此前一天,成都春熙路附近也发生一起数百人逃散事件,后经警方确认,起因是有人造谣“有人砍人”所致,该区域未发生任何危害公共安全的案件。

扯一嗓子,惊跑一群人,这是昆明暴恐袭击事件之后,一些城市中出现的新动向。往好处说,大家警惕性提高了,自我保护意识都很强;往不好处说,让“别有用心的人”(甚至小偷)利用后,会造成不必要的情绪动荡。这种现象貌似荒唐,实则内藏危机。

这种事儿是怎么发生的?有心理学教授将其概括为“咕咚效应”——木瓜成熟落入水中“咕咚”一声,吓得树旁的小白兔撒腿逃跑,边跑边喊“咕咚咕咚”,引得狐狸等其他动物跟着一起跑起来。表现在人类身上,公共场合如果出现集体跑动、尖叫等现象,大多数人本能的条件反射是跟着一起跑,而这种跑又会传染给其他人,心理学上称之为“群体无意识蔓延”。

按照咕咚效应的解释,从个体角度说,在接受刺激信息之时,如果缺少对信源的理性判断,又嚷又跑是带有本能的反应;但从群体角度来说,这种不做分辨的群体奔跑,很容易造成次生灾害——成都商家关门不营业受损,只能算是最小的损失了。

可我们总不能一直就是听一嗓子就只知道跑吧?再说了,若从“咕咚效应”跑出个“狼来了效应”,又将如何呢?群体理性多一点,不可能凭空造就,只能寄希望于个体本能的理性色彩先增多一点——平常里想明白一件事,就是听到耸人惊闻的呼喊时,我干点啥是最正当的、最应该的?

比如说,在听闻到惊恐信息的时候,我们会不会用几秒钟定一定神,有一个基本的观察与判断:大家嚷嚷的,真的发生了吗?哪些信息支撑了这个判断?现场真的有危险吗,危险在哪里?我们真要跟着一起大喊大叫吗?

如果确实有“非常”的事情发生,我们是否仍然能做出最“聪明”的举动?站在什么位置上,是最安全的?往哪里跑,是最正确的?有无能力评估现场的力量对比——比如警察、强壮者、群众一方,有无可能通过有人振臂一呼,迅速组织起来,改变场面上的力量格局?

痛定思痛,某些事件中一两个人能强暴地畅通无阻,显然是正能量缺乏积聚有关。每个人只是为了逃生机会示弱躲避,结果会是群体性损失大半;而个别人超越理性地组织反抗,迅速联合,快速反应,常常就是迥然不同的结果。

你可能说我在坐而论道,但如果不在平常时掰扯清楚,给自己一些应急心理的暗示,也就注定在别人随便地扯一嗓子之后,胡乱地四窜瞎跑。

一个民族终归是要进步的,是要逐渐成熟的,进步要么发端于校园、社会等公共层面的教育引导,要么发端于一个个个体向自我灵魂的扣问,总之,不会在盲从奔跑中从天而降。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