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无缝之蛋”何惧“新闻敲诈”?

2014-03-31 09:29? 袁  浩?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锦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日前,中宣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国家税务总局、国家工商总局、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全国“扫黄打非”工作小组办公室、中国记协等9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决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专项行动。通知指出,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是新闻界病害,严重损害新闻队伍形象,侵蚀新闻媒体权威性公信力,社会各界反映强烈,人民群众深恶痛绝。各地区各部门要把严厉打击新闻敲诈和假新闻,作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抓手,痛下决心、动真碰硬,坚决防止新闻敲诈和假新闻扩散蔓延,推动形成健康的新闻传播秩序。(3月28日《新华每日电讯》)

“新闻敲诈”一词的历史,已有一个半世纪之久。早在1861年,马克思在其政论文章《法国的新闻敲诈——战争的经济后果》中,就批评巴黎一些媒体的臆造和英国一些报纸的煽动性文章,称“不仅是帮助某些当权人物进行政治投机,而且同样也是帮助某些个人进行交易所投机。”然而,时至今日,“新闻敲诈”不仅没有绝迹,反而沉渣泛起,大有蔓延之势。“新闻敲诈”败坏了媒体的声誉,并使舆论监督“污名化”,是新闻事业健康发展的一剂毒药。

然而,“新闻敲诈”之所以能够得逞,一方面固然是由于敲诈者利欲熏心,滥用公众对舆论监督的敬畏,不惜以身试法;另一方面,被“采访”单位或个人“心中有鬼”、自身不正,害怕自己的“小辫子”被人抓住,卷入舆论的漩涡。一些政府官员和企业,面对“假记者”不敢较真,面对“真记者”吃罪不起,结果给敲诈者以可乘之机。这正是种“破财免灾”的无奈心态。试想,倘若自己一切正常,没有短处,为何不能光明磊落地与记者沟通?对于眼中“动机不纯”的记者们,为何又不敢于揭露?

俗话说得好,“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打击“新闻敲诈”,当然需要媒体“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式的自律,也离不开法纪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他律。但,更需要地方官员和企业领导“自身硬朗”,争做“无缝之蛋”。当今,我国正处于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社会飞速发展的关键时期,不同领域的矛盾和问题不可避免。各级地方官员和企业领导在面对媒体的质疑时,应当具有“身正不怕影子斜”的底气和“清者自清”的坦然,即便存在过失或问题,也该具备勇于承担的胆识和及时改正的态度,善于、敢于和媒体打交道,善于、敢于和“新闻敲诈”较真碰硬。

只要咱自己没有触犯法规法纪,只要咱为人处世问心无愧,只要咱是“无缝之蛋”,就该真正挺起腰杆,何惧形形色色的“新闻敲诈”?同时,只有这样,那些怀有“非分之想”的真假记者们才会失去生存的土壤,风清气正的舆论环境才能真正形成。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