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武大郎”更不应该被歧视

2014-05-27 10:20:20?丁建庭?来源:南方日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又是一年就业季。这个夏天,人数创历史新高的727万大学毕业生,再度让“就业难”成为社会的热点话题。而每每遭遇“就业难”,声讨就业歧视的言论就会不绝于耳。日前,有媒体就再次关注就业歧视的问题,报道称不少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遭遇“宁用武大郎,不选穆桂英”的性别歧视。

客观地说,中国女性在社会地位和权益保护方面取得的进步有目共睹,这在昨日发表的《2013年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白皮书中也有所体现。但与此同时,不可否认的是社会上仍然存在着对女性这样或那样的歧视,这种歧视和地域歧视、身份歧视、身体歧视一样,在短期内尚无法彻底根除。具体在大学生就业领域,一定程度上的性别歧视也确实存在。然而,这种性别歧视果真严重影响女大学生的就业率吗?用人单位的性别限定条件果真都属于性别歧视吗?“穆桂英”的方方面面必然要优于“武大郎”吗?笔者既不是男权主义者,也不是女权主义者,只是希望借助这三个问题的讨论,更加客观理性地看待性别的差异性。

先来看看男女大学生的就业率比较。一个被广为引用的统计数据是“男生初次就业率(77.3%)高出女生(65.9%)11.4个百分点”,出自21世纪教育研究院发布的《2014年教育蓝皮书》,依据北京大学教育经济研究所2013年对21个省份30所高校的问卷调查结果。与之相比,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14年社会蓝皮书》中的数据更为精确,因为其对高职、普通本科、重点本科毕业生分别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只有重点本科女生就业率(74.2%)低于男生就业率(84.4%)10.2个百分点,这也与前面“21个省份30所高校”的问卷调查结果基本吻合;而普通本科女生就业率(80.6%)高于男生6.8个百分点,高职女生就业率(93.1%)高于男生2.5个百分点。换句话说,就整个毕业生群体而言,女生的就业率并不低于男生。

如果将重点本科女生就业率低于男生归咎于对女性的歧视,那么普通本科和高职女生的高就业率又作何解释?难道是因为社会反转歧视男性了?这样的解释明显站不住脚,笔者更愿意相信就业率是由社会供需结构直接决定的。社会的需求是基本稳定的,也就是大致维持男女均衡局面。现在之所以出现女生就业率略低的情况,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供给端出现了问题,即供给本身就处于失衡状态,最后将失衡传导至就业市场。从2007年开始,我国高校招生中的女生数量首次超过男生,之后一直出现压倒性数量优势,这样的男女失衡情况自然而然会造成女生的就业率低于男生。当然,这样的逻辑推导有一个理论前提,那就是女性和男性确实存在性别和社会分工上的差异。如果像西方后现代女权主义者一样,追求女性以无性别姿态进入社会生活,那么势必会认定社会对男女均衡的维持本身就带有一定的歧视。

笔者并不否认女生求职过程中会遭遇性别歧视,但并不是所有的性别限定都属于歧视,“宁用武大郎,不选穆桂英”也不一定就是歧视。一方面,性别的差异直接决定了并非任何岗位男女都一定适合并能发挥优势,比如客服、护士、中小学教师等岗位普遍以女性居多;另一方面,岗位的性质直接影响到“穆桂英”和“武大郎”不一定都适合,难道让“穆桂英”去卖烧饼才不是歧视?相反,笔者倒从“宁用武大郎,不选穆桂英”中看到了对“武大郎”的身份歧视,把自认为优秀的女生比喻成“穆桂英”,把自认为比较差的男生比喻成“武大郎”?不明白“武大郎”为何就成了不如“穆桂英”的人,甚至成了“比较差的男人”代名词。社会分工各有不同,寸有所长、尺有所短,作为普通人的“武大郎”也有自己的优势所在,好歹也称得上是烧饼界的人才吧!

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或明或暗的歧视现象并不鲜见。但与性别歧视相比,地域歧视和身份歧视更加明显,尤其是对于像“武大郎”这样没有背景、没有当地户口,还有身体缺陷的矮穷挫一族。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穆桂英”不应该被歧视,“武大郎”更不应该被歧视。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
今日热词
更多>>福建今日重点
更多>>国际国内热点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地图 | 网站公告 |
国新办发函[2001]232号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35120170001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闽网文〔2019〕3630-217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移动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证号:1310572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 (署)网出证(闽)字第01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 闽B2-20100029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闽)-经营性-2015-0001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东南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举报邮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闻道德委举报电话: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