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通屏山|福建|时评|大学城|台海|娱乐|体育|国内|国际|专题|网事|福州|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莆田|泉州|漳州|龙岩|宁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民生巷议 > 正文

半数90后想去体制内工作之忧

2014-08-05 09:04:06?冰  启?来源: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日前,北京大学市场与媒介研究中心与某网站联合发布了《90后毕业生饭碗报告》,49%的人表示毕业之后想去体制内工作。

对于90后对体制的向往,舆论称之为“显示出极其的实用主义”。但我看来,这更反映出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困境:体制外的发展空间狭窄,制约了大学生就业的社会需求,持续影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形势。

大学生之所以愿意选择国企,无非看重国企的福利、待遇,这和国企所拥有的资源和垄断地位有关。从职业选择角度说,大学生根据用人单位的工作环境、薪酬待遇、事业空间,来选择适合自己的行业、企业、岗位,无可厚非,但国企的一枝独秀,反衬出其他用人单位的弱势,而那些弱势的行业、工作,本应该蕴藏更大的社会活力。

在强势的国企面前,民企的吸引力,不堪一击。在这种情况下,鼓励学生创业,就成为一个传说——虽然调查一再显示,我国有七八成的大学生都有创业的意愿,可那只是意愿,在就业时,这些大学生连民营企业都不愿意选择,怎么可能真心想创业:大学生创业的企业,不也是民营企业,甚至是微型民营企业吗?如果他们都不看好民营企业的前景,会看好自身创业的前景吗?

也有一些今后想创业的学生,选择到国企去锻炼,那是因为他们认为在国企,可能会结识更多的体制内之人,也为今后创业积累人脉资源,抱着这种想法的创业,本就不健康,但却很符合现实国情。

只有拓宽体制外的就业之路,才能从根本上缓解大学生就业难。而要拓宽体制外的就业路,关键在于打破国企的垄断,开放市场,吸引社会资金进入目前被体制内国企经营的领域。同时,国家努力消除不同行业、不同企业的社会福利保障的差距,让每个劳动者享有同样的基本社会福利。

在体制外自由发展,也才能激励更多学生增强竞争意识,提高能力和素质。这不是说,在体制内发展就不需要学生有能力,但客观而言,目前的体制内工作,对从业者提出了更多专业能力之外的要求,比如人脉关系、公关社交等等,这对学生群体的成长,会带来负面影响,有的学生就靠着父母的人脉关系找工作,还有的学生就在学校里学习“江湖”上的一套生存技能。也就是说,严峻的就业形势,没有带来学生竞争意识的增强,在竞争意识之下,在大学里努力学习、提高能力和素养,反而让一些学生另辟蹊径,甚至搞歪门邪道。

只有市场的充分竞争,才能带来教育的充分竞争,上个世纪90年代起,我国就实行大学生自主择业,希望通过自主择业,来促进高等学校办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等教育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但20多年过去,高等教育质量却在下滑,高等教育和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更加严重,其中的原因值得反思:我国的市场竞争机制并不完善,而高等教育还受困于计划体制。只有开放市场,完善机制,打破高等教育计划体制,大学生的择业面才会拓宽,社会才会给大学生提供更宽广的施展才能的舞台,大学生也才能真正重视自己才能的提高。

冰启(上海 学者)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