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东南网 > 西岸时评> 最新原创 > 正文

忽悠老人的“保健”讲座是如何得逞的?

2014-08-28 11:28:11?冯海燕 朱慧松?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林雯晶   我来说两句
分享到:

王女士:我住在思明区,最近一段时间,70多岁的老母亲经常收到短信以及一些宣传单,让老人家去参加讲座。然后老人每天去参加了,还会买一堆药和一些保健器材回来。我发现,这些东西根本都是三无产品,不仅不利于保健,还有害健康。

该机构打的是什么“夕阳红中心”、“全国发明工程委员会皇冠比分网_皇冠体育投注-【唯一官方网站】:分处”等名号,我查了一下,根本就没有这些机构。他们还很狡猾,讲座地点是不断变化的,一下子在白鹭宾馆,一下子在华夏大酒店,等会又去明发商业广场。(海峡导报 8月27日)

诈骗讲座应问责临时“庙宇”

近年来,针对老年人的这类诈骗讲座在多地均有发生。老年人重视保健,防范意识薄弱等特点让他们屡屡成为不法机构瞄准的目标。他们现场灌输一些所谓的保健知识,老人中招概率很大,往往等到家人发现讲座场地已是人去楼空。

俗话说,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和尚作恶,终究会回到自己落脚的庙宇。然而,这些诈骗组织却是狡兔三窟,一处得手之后便转换阵地,如果涉及数额巨大可能就会立马离开这个城市,即便报警,也可能无从查起,给某些老年人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也因此可能让老人情绪、健康等遭受严重影响。

诈骗机构骗术再强,没有场地终究奈何。机构选择的场地越是高大上,就越会误导老年人,让他们觉得该机构很强大,产品很靠谱,从而中招的可能性也更大。因此,给诈骗机构提供方便的宾馆、酒店等难辞其咎。各地对出租房子的规定中都有一条是房东不能将房子出租给传销等不法分子,一旦违反就要严惩。那么,这样的条款是否适合用到诈骗讲座当中去?诈骗机构租用场地,自然是支付了钱的,宾馆、酒店不能有奶就是娘,对上门开办讲座的机构来者不拒。如果他们能审核对方产品的资质,求证他们的身份,发现诈骗迹象积极报案,那么,老年人当然就减少了被骗的可能性!

窃以为,诈骗讲座就应问责临时“庙宇”,恶僧走了,让给他们提供方便的“庙宇”买单,看还有哪些酒店还敢对诈骗机构大开方便之门。(冯海燕)

老人子女不妨把推销员当“榜样”

一些不良商家把普通药品、保健品吹成了能包治百病、延年益寿的灵丹妙药,对老人大肆忽悠,更有甚者卖的就是假货。老人不仅花了冤枉钱,还可能贻误病情,最后是人财两空。这样近乎骗局的推销方式,人们已经有了审丑疲劳,可为何还是在我们身边一再上演?

从表面上看,是那些不良推销员善于忽悠,花言巧语、口若悬河,而老年人防范意识薄弱,乃至病急乱投医。可细细想来,事情没这么简单。

如今很多老年人不差钱,差的是亲情。一些老人独自居住,几个月也难得看到子女一面。还有的老人虽说和子女一起居住,但子女早出晚归,好不容易在一起吃餐饭,子女还忙着玩手机。老年人上了年纪,难免会有些慢性病,这些疾病治疗起来较为复杂,老年人身体难受,不仅需要治疗,还需要向人倾诉。可当子女的往往没工夫陪老人看病,而老人唠叨几句自己哪里不舒服,一些当子女的就面露倦色,很不耐烦。

而相比之下,很多推销员服务热情、无微不至,对老人嘘寒问暖,老人诉说身体的的不适也能洗耳恭听,同时还时不时赠送一些小礼物。可以说推销员抓住了老人心里最柔软的地方,把老人当成了“衣食父母”,虽说这不过忽悠钱财的伎俩,但也确实让老人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在很多老人看看,推销员比子女还亲,或许明知产品并没有那么神奇,也乐于掏钱,他们从这里买回的不仅是产品,还是一种亲情。

对于不良商家,职能部门要加大查处力度,让市场更加规范有序。与此同时,老人的子女也要反思,不妨把推销员当“榜样”,多像他们一样“哄哄”老人,不仅要常回家看看,还要多陪陪老人聊聊家长里短。老人诉苦,耐心听他们把话说完,抽时间陪老人就医。若是“亲孩子”能给予老人足够的温暖,那些瞄准了老人钱财的“假孩子”想得逞恐怕就没那么容易了。(朱慧松)

打印 | 收藏 | 发给好友 【字号
心情版
相关评论